学历贬值的时代,这个国家给了新的机遇!
最近一则短视频刷爆网络:
39岁的丁某昭身着美团骑手工服,自称清华本科、北大和牛津双硕士、南洋理工博士,如今在杭州送外卖。
这个画面刺痛了无数人的神经,当高学历人才都要靠送外卖谋生,我们的教育投资还值得吗?
丁远昭1985年出生,按时间线推算,他应该是高考制度最辉煌年代的受益者之一。
当年750分满分,他以700分高分考上清华。
别人还在"我考不上清华不是因为我不想,是清华它不要我"时,他已经悄无声息地把清华本科收入囊中。
本科念的是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毕业后再一脚迈进北大,攻读能源与资源工程硕士。
别人还在考研边缘试探,他已经完成"清北连跳"双顶配。
而后他出国读博,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随后他又去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了个生物多样性硕士;最后以博士后身份回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当你以为这位人生剧本已经写到了科研终章时,2024年,丁远昭却回国当起了外卖骑手。
根据他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他每天工作11-12个小时,一周跑七天,平均每周收入在700新币左右。
最拼的时候,一天可以赚到254新币,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350元。
这几年,我们见过太多类似的新闻:
985硕士在写字楼搬水、送快递;
北大博士"田野调查"当骑手,结果真送上瘾;
南洋理工博士被发现兼职做外卖送餐,并称"既赚钱又锻炼身体";
名校海归找不到编制,最后只能回老家干体力活;
985高校编剧辞职后接单去做"上门植物浇水";
40 岁工程硕士辞职后学艺术涂料、做装修工;
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而适合高学历人才的优质岗位数量却在收缩。
高薪岗位越来越卷,低门槛岗位越来越挤,学历变成"最贵的门票",但也买不到"社会"这个剧院的舒适座位。
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结构性困局让出路越来越窄。
前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段子,用于讽刺当今的学历贬值:
问汝平生功业,学士硕士骑士。
光阴回首如切,保送保研保洁。
当"学历贬值"不再是段子,而是一代人的共同焦虑,很多人开始问自己:
我的人生还有别的选项吗?
当你在一个路径上已经明显走不动了,别只盯着原地苦熬,不如换个方向,看看其他通道。
比如,新西兰。
说到新西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风景好、奶粉安全、生活慢,其实它的移民政策也非常友好。
尤其是硕士、博士学历的人,不仅不是"难办",而是被重点鼓励引进的对象。
新西兰这个国家人口少、老龄化严重、产业结构缺人,加上政府长期鼓励高素质劳动力流入,所以像有学历、有能力、语言没问题的人,在那边反而很"吃香"。
为此,新西兰还创了一个绿名单,根据国家用工缺口和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总结了一些紧缺岗位。
只要你的职业在名单上、符合要求,就能快速获批绿卡,周期也就9个月,远比想象中快得多。
比如IT、工程师、建筑师、项目经理等等,都有机会,条件也很简单,只需要你有雅思6.5分,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拿到新西兰认证雇主的offe。
满足这些条件后,可以直接带全家快速登陆,开启新生活。
有些朋友可能在国内建筑、工程现场工作多年,担心年纪大出不去,其实绿名单刚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只要你满足条件,拿到身份后一家人都能在当地享受公立教育、医疗,环境更好、节奏更慢,工作生活更舒适。
丁某昭们的困境,反映的不仅是个人职业选择,更是一个系统性的人才配置问题。
当我们在一条赛道上陷入内卷时,或许应该抬头看看,与其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中消耗价值,不如让学历成为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通行证。
毕竟,真正的才华不该被埋没在外卖箱里。
如果你也想移民新西兰,欢迎通过下方联系我们进行免费评估!
-end-
扫码联系我们
电话| 15507505806(微信同号)
加拿大: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