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岛国移民与创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

普通人移民海外,很难说有价廉物美的选项,要么展现钞能力,要么熬时间和精力!

01 加勒比"老钱",蜂鸟之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简称"特多",老侨都叫"千里达",来一趟确实不容易,中国出发要经美国或荷兰中转,单程至少要48小时。

图片

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可以在特多政府官网申请电子签证,访问签证有效期1年,多次往返,单次停留3个月,但是据说目前出签极不稳定,经常无理由拒签。

全国由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组成,人家起名就是这么随性,首都叫西班牙港。该国1962年自英国独立,1974年成立议会制共和国。特多最著名的就是:蜂鸟、钢鼓和天然沥青湖。

图片

特多国土面积相当于一个上海,人口140万,2023年人均GDP为2万美元,在美洲大陆位列美国、加拿大之后,是个妥妥的"富国",该国主要的收入依赖海上的石油和天然气。

02 逃不过的资源诅咒

长久以来对石油工业的重度依赖,伴随着可开采储量的大幅下降和低油价,近年来特多的经济发展持续走低,外汇储备见底,国内通膨承压,导致国内贫富差距扩大,犯罪率激增,种族对立情绪抬头。

图片
2025年,联合委内瑞拉共同开发的Dragon Field气田受到川普政府的贸易制裁,更是让经济前景雪上加霜。

特多工会为争取加薪5%,屡屡组织游行示威,而同期执政党PNM却直接批准给与内阁要员最高40%的涨薪幅度,这在特多社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无解的犯罪率,2024年创纪录的625起谋杀案,PNM政府不得不于2025年新年伊始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图片

特多的恶性犯罪,主要与帮派倾轧有关,受邻国委内瑞拉难民潮和哥伦比亚毒品涌入的影响,助长了本地帮派在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扩张。

03 多元社会的正反面

特多的人口主体,主要由殖民时期贩卖自非洲的奴工和来自印度的契约工人构成,比例各占40%多,其余的为欧洲裔、阿拉伯裔和华人。

长期以来,非洲裔人口主要分布城市,如首都西班牙港,以及特立尼达岛北部东西走向的平原地区;而印度裔早期主要服务于种植园,因此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双方无论在精神和物理层面,还是存在很强的边界感。

因此特多国内的政治生态,也形成了代表非裔的PNM党和代表印度裔UNC党,每当5年1次的大选来临,各种关于种族对立的话题就会甚嚣尘上,挑动选民的神经。

这种情况在临近的圭亚那和苏里南也很普遍,这三国都有着差不多的族群结构。

不过长久以来,华人作为少数族群,因其不问政治的超然态度,加之本身的勤劳与智慧,不论在特多,还是圭亚那和苏里南,都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特多殖民时期的末代总督为Solomon Hochoy(何才),圭亚那首任总统钟亚瑟,苏里南故总统兼总理陈亚先,2025年3月短暂出任特多总理的Stuart Young,都是老一代华人的杰出代表。

同时这十年来,每年也都有大量的华人新移民来到特多投资兴业,福建人主要经营超市,广东人主要从事餐饮,其他省份也有随央国企来特多进行建筑施工。

图片

不论超市还是中餐馆,中国人已经垄断了特多的城市乡镇,不仅本地业者全部出局,自己人之间的内卷也十分严重,位于首都西班牙的核心地段的夏洛特街,开店的几乎都是中国人,因此这条街也改名为China Town。【未完待续】


「如果觉得好看,欢迎点一个'在看'哦」

图片

【知识】2025年选新加坡岗位的避坑攻略

新加坡工作的选择知识点和避坑攻略

这篇文章最早发在春节后,当时很多人想快速出国打工。
现在对大家依然有用。
目前发达国家里,工作签证最快的就是新加坡,一般1-2个月就可以办下来。
但是新加坡纠纷多,岗位多,怎么选,很多人不会。
选错了,维权就很难。
图片
2024年,在日元贬值、日本研修生岗位减少的背景下,新加坡的优势就凸显出来,那时候开始,我给大家推荐靠谱的新加坡中介公司。
目前新加坡群里每周6天不断更新岗位信息,很多不错的岗位机会,比如飞机维修委培生、比如新加坡辅警等,目前都有人入职成功。
新加坡中介与国内中介合作的模式,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大家可以翻翻历史文章看看,这篇重点写选新加坡项目避坑攻略。
总之,虽然中介公司靠谱,但人性的东西谁都没有办法去衡量,为了避免大家选择新加坡项目遇到后续维权的麻烦,我总结的几个建议:
(1)不要报名什么学徒工项目。
没有统计数据,但找我咨询纠纷怎么解决的人中,50%的纠纷都是这类学徒工项目。大家要理解,雇主凭啥要教你技术,学徒,其实就是杂工,新人不往死干杂活,给雇主赚到钱,雇主是不会给你机会学的,有教新人那功夫,人家新加坡汇聚东南亚各国打工人,凭啥教新人呢?打杂而已。
(2)不要报名私人雇主和小雇主。
大公司动辄几百上千人,有制度约束,老板也么得空去盯着新人,工作上有流程,做事有规范,按部就班干好活儿就行,谁也不需要嫌弃谁。
小雇主就不一样了,打工人拿了他的钱,天天眼皮子底下看着,也许第一天看打工人不爽,第二天就辞退新人,就是这么直接和随性,因为新加坡劳务市场辐射东南亚各国劳动力,想招人不难。
(3)千万别报名"勉强能干"的岗位。
咱们俗语是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出国打工,不同国内。国内试工不成,大不了换家公司/工厂再报名。海外项目,如果咱干不来,没法给公司创造价值,多数情况下,要么给咱降薪,要么辞退,基本上"给机会培养一段时间看看"的情况偶尔有,但绝对很少。
有把握干,咱们就报名,比如木工活儿,咱老师傅门儿清,大胆报名就行。那刚接触皮毛的,木工行业干了一年两年的,就别去应聘什么家具厂木工岗位了,除非人家说是简单组装活儿,不需要太多经验的,那可以试试。
(4)尽量别干帮厨、服务员等岗位
没别的意思,主要是这些岗位太累了。
新加坡的公司劳动强度比较大,这些岗位尤其大,一般人扛不住。
很多人遇到纠纷,是因为中介说,这类岗位怎么怎么不要技术、不要语言、加班多收入高……。中介公司也没骗人,但没告诉的是,如果在国内没干过的人,出新加坡大概率是熬不住的。——实话没说全而已。
大家在长时间维度上去关注岗位,会发现,新加坡这类服务员岗位几乎每天都有新岗位出来,第一是确实需求多,第二也是因为离职率确实高。
我关注这个现象,是我收到好几个维权咨询,说去了太累了干不了回来,能不能找中介退钱。但说实话,打工人也很难挑中介公司的问题,人家中介为赚钱,只是没说累不累而已,况且累不累在个人感受上,也没法量化,打工人自己干不下来,这怎么维权呢?
-------
春节后,大家想尽快出国打工的,新加坡可以关注一下,确实门槛低,语言这一关很容易,有点技术或者学历最好。
我建立了一个新加坡岗位信息群,里面有我筛选的靠谱的商务部资质公司在群里更新岗位,他们做出国劳务20年了,里面负责的老师也经过长期打交道,了解靠谱后才拉进群。
群费20元。进群后不退,不可换群。
中介公司靠谱、负责的老师靠谱,但选项目,请大家参考上面的建议。
中介公司每天更新上百岗位信息,也不会在某个项目上有精力去算计谁或者忽悠谁,但大家一定慎重,要自己为自己把关,自己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负责。
要进新加坡群,请私信联系吕老师。
图片

去非洲月赚1。2万,不如去日本月赚1万

日本和援建项目怎么选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个咨询案例。
有个工友,会电焊,但也不是技术大咖那种水平,说想找个工作。
我说,我建议你去日本。
他问,日本一个月赚多少。
我说,正常情况下算上8小时之外的加班,扣除吃住,20万日元吧,一万人民币。
他说,我去年在阿尔及利亚一个月一万二。
言外之意,日本工资低了。
我说,日本工资多少不是我决定的,我只是给你说个行情,供你参考。具体收入,还是跟选的岗位有关系,也跟日本会社福利有关系,去日本不排除有一个月赚一万五的甚至两万的工作。
我还说,你这个思维呢,其实不对,属于没算的过来账。
我说,你阿尔伊利亚干了几个月?
他说,干了7个月,活儿干完就回来了。
我说,你中介费花了多少?
他说,报名7000,还有些乱七八糟的差不多1000块钱。
我说,你回来几个月没找到工作了。
他说,去年11月底回国的,临近年底了不好找,在家待到现在,快3个月了,中间干了10几天的零活儿,赚了三千多。
我说,你出国前找这个工作花了多少时间,又在家闲了多久。
他说,报名等出国等了2个多月,3月底才出去的。
我说,那咱们算个账
你去年以一整年赚钱的时间就7个月,5个月基本闲着。
你得这样算每个月赚的钱:
12000X7个月-8000中介费+3000零活=79000,这是你这一年赚的钱。
79000÷12个月=6583元/月
我说,其实,你这一年,每个月也就赚的这个钱数,6500。
这是因为,援建项目有周期性,干一期结束了就得花时间找新的,中间断档时间不稳定,甚至赚不到钱。
如果去日本,稳定期更长。
你办签证得花按3-4个月时间算,往高了就算你这4个月一分钱不赚。
中介成本预计32000元(现在还有两万多点儿的项目),你到日本第一个月只发津贴6万日元也就3000块钱不到,这3000也不给你算你赚的钱了。
你到日本,工作时间就按照你在非洲的10个小时算,日本是8小时正常时薪,超过的2个小时1.25倍,一个小时50元以上,加班62.5元以上,一天10个小时,一个月这样下来你一个月扣完吃住就按1万人民币算,研修生签证可以干3年起,后面理论可以续签,不用再交中介费了。不续签,回国的话,厚生年金回国后能拿差不多2万元。
10000元X 35个月- 32000+20000=338000元
338000元 ÷ 39个月=8666元/月
这是日本算上耽搁的5个月时间的收入平均数。
这样算,日本每个月平均净赚比经常找援建项目每个月高2000多元。
每个月净赚多2000元,是净赚。这还是明面的账。
图片
日本是个发达国家,经济、卫生环境、安全环境等,这些都不是非洲可以比的,这属于隐形的待遇。
甚至说,日本干几年后,续签待遇会提高、满足条件可以申请永居资格等等(不是说拿日本身份一定会适合每个人,但拿个海外身份,这是一种不少中产阶层都在追求的以及在操作的路径)。
所以,从长远看,针对没有过硬技术的普通人,适合打工的地方里,日本是远优于非洲的。
所以我对这位工友说,如果你电焊技术好,国内月薪就可以超过一万甚至更高,如果你电焊技术一般,日本比非洲更好。
以上是我的思考,分享给很多不知道怎么选项目的工友参考。
我是吕归尘,一个体制内打工人,兼职做做出国劳务领域的防骗咨询,多年经验也可以给大家出出主意、推荐些资源等。兼职这六年时间,累计帮助超过2万打工人解决出国打工困惑,帮助2000人以上成功规避了出国劳务骗局。

关注我,了解出国工作知识,避免出国打工被骗。

    吕老师微信(老粉丝不需要重复加):


图片
说明:通过好友后请直接咨询具体问题,越具体越好,吕老师会抽空快速解答,如遇到长时间未回复,大概率是信息淹没了,请再提醒。

吕老师能给大家提供这些帮助:
(1)出国劳务防骗咨询(免费)
(2)出国岗位性价比分析(免费)
(3)中介公司是否靠谱评估/告知(免费)
(4)个人出国方案或者建议定制化咨询(付费,200元一次)
(5)个性化的岗位信息推荐和对接(付费,200元起)
(6)出国劳务交流群(付费),禁止广告号、中介、微商等入群。
(7)日常答疑咨询(免费)
(8)不定期组织海外工友成功经验分享交流群(免费)
(9)其他

日本3个月前掉坑大爷终于找到了,确认死亡,市长“丧事喜办”,日本“工匠精神”名不虚传

图片
图片

文章来源:北美留学生观察


2025年1月28日,日本埼玉县八潮市的一个普通路口,突然塌陷成一个吞噬生命的巨坑。一位74岁的卡车司机,连人带车坠入深坑。从那一刻起,他的生死,牵动了无数人。


88天后——5月2日,他的遗体终于被找到。


图片

救援人员于5月2日上午的搜救行动中发现该男子遗体。图源:日本NHK电视台报道配图


但这场"营救",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折磨"。

01

坍塌那一刻:真实的灾难电影


"哐当!"的一声巨响,打破了街头的平静。一个直径十米、深约五米的坑洞毫无预警地张开,仿佛地面在一瞬间吞掉了一条生命。


图片


74岁的大爷驾驶着小卡车正通过路口,没有一点预兆地坠入深坑。据目击者称,当时司机还意识清醒,能与救援人员对话。


图片


希望仿佛就在眼前,然而,随即而来的却是无数个"错过"的瞬间。


02

第一次救援:吊车断裂与误伤

消防队第一时间赶到,但坑内结构不稳,两名消防员也受了伤。随即,他们调来了吊车,试图将卡车整体吊出——结果吊绳断裂,车斗与车头分离,车头坠入城市主下水道,大爷的生死也被彻底推入迷雾之中


图片


紧接着的第二次、第三次吊车救援,非但无果,反而屡屡酿成更大灾难——压塌路面、刺破下水管道、扩大塌陷区域……每一次"尝试"都像是对现场的一次"追加破坏"。


图片


网友讽刺:"这不是救援,是一场灾难施工表演。"


03

88天的拉锯:救援,还是放弃?


事故发生后,当局宣布进行"封闭式"救援:调动重型设备,封闭周边道路,甚至让12个城市120万人暂停下水道使用,只为清理积水、搜寻卡车残骸与遗体。


图片


然而,现场条件异常恶劣:污水浑浊、视野不足0.5米、水下探测器失灵、热成像仪信号微弱……种种技术失效下,救援仿佛陷入一场"黑箱操作"。


图片


据日媒披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救援其实是"中断"的:因为塌陷区不断扩大,加上下水道涌水干扰,工程一度停工数周。直至4月下旬,才在初步铺设临时排水系统后重新启动。


5月1日深夜,50多名救援人员再次集结。5月2日上午8时,大爷的遗体终于在卡车驾驶舱中被找到,随后送往当地警署进行尸检。


图片

救援人员于5月2日上午的搜救行动中发现该男子遗体。图源:日本NHK电视台报道配图


88天,一个人的生死挣扎,最后以一句"确认死亡"收场。


图片


04

家属的心碎:"他是挣扎到最后的"

面对媒体,大爷的家人发表了一份简短而悲伤的声明:


"这是我们从未想过的事情。他肯定渴望活着回家,与恐惧和痛苦抗争,直到精疲力竭。"


这段话,比任何悲情煽动更具穿透力。

图片


人们难以想象,那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在污水与黑暗中坚持到生命尽头。更难以想象,88天的等待,对他的家属来说,是怎样的酷刑。


05

"虐杀式救援"?舆论的愤怒与反思

有人在问: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个现代城市,为何救一个人要花将近三个月?日本政府口口声声称"救援顺利",可这"顺利"二字,在家属耳中是否是另一种讽刺?


图片


从吊车断裂到地面压塌,从设备失灵到方案频换,每一个节点都像是灾难片中的荒诞剧情。而这背后,暴露的却是制度性的冷漠与技术体系的僵化。


在日本社交网络上,"虐杀式救援"成为标签,有网友冷嘲热讽:"一条命的代价,是让政客有了拍照宣传的机会。"更令人愤怒的是,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名官员引咎辞职,也没有人就事故管理的失败承担责任。


图片


相反,市长出镜接受采访、首相合影鼓励灾后重建——"丧事喜办"成了现实版讽刺剧。


06

背后真相:基础设施老化的警钟

这并非孤例。埼玉县的事故并非孤例。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的《下水道管理维护年报(2024年度)》,仅2023年一年,日本全国因下水道管老化导致的道路塌陷事故就达到了约2600起。


换句话说,平均每天就有超过7次"天坑"在城市中无预警出现。虽然大部分塌陷只是50厘米以下的小坑,但也有2%的塌陷超过了1米,足以吞噬一辆卡车。


图片


这场事故,只是冰山一角。那些沉默的危机、年久失修的下水道、缺乏预算与更新机制的城市设备,正在一座又一座城市的脚下慢慢瓦解。


救援缓慢背后,是工程设备老旧,是信息系统断层,是政府调度迟滞,是"预算不足"这把万能挡箭牌。


图片


这不是一场天灾,而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人祸。


一位老人,从生到死,被困地下88天;一场救援,从希望到绝望,拖延成国家层面的尴尬;一个城市,从灾难发生到媒体洗白,变成政绩的秀场。


人们需要的,不是市长的合影,不是政府的发言稿,而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是对失败机制的问责,是对城市安全的重新定义。


希望这个天坑,别再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日本新闻模板"。


- end -

👇戳这里关注我们,留学路上一起成长👇
图片


岛国移民与创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

普通人移民海外,很难说有价廉物美的选项,要么展现钞能力,要么熬时间和精力! 01  加勒比"老钱",蜂鸟之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简称"特多",老侨都叫"千里达",来一趟确实不容易,中国出发要经美国或荷兰中转,单程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