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外劳工作的几个现实情况
我是2023年6月末就建了第一个香港外劳政策交流微信群,我本人也一直关注香港香港政策及新闻发布,持续关注近2年时间。在香港外劳建筑工外(第一批没走资质公司招聘渠道,总包自带的),第一批航空运输业入驻香港的工友,通过香港资质公司正规渠道招聘、面试、入职等流程,就有咱们香港交流群的群友。在14家资质公司里,做香港业务就8-9家,并不是每家都做。其中我有6家香港项目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其中1家去年换负责人后没再联系),日常联系比较多的有3家,请教问题,互通信息。非资质公司做香港业务的,我这里大概有20多家,聊的比较多的有4-5家。我收到不下2000个香港项目咨询案例,以及已经在香港打工人的100多个维权咨询案例。已经出境的工友里,有超过5位不定期帮我描述下香港打工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有20多位给我简单聊过香港现场真实情况,涉及餐饮业、航空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多个岗位。基于以上的有限认知和见识,国内了解香港业务全貌的,可能比我多的也没几个人,所以说几句"知识点",个人总结,网上搜不到。目前看,香港外劳政策下的外劳岗位不是"稳定的"赚钱项目,雇主辞退在服务业比较较高,工期短干几个月没活干在建筑业比较明显。(2)商务部香港资质公司岗位越来越少,小中介的香港岗位越来越多。我建立的两个香港项目交流群,现在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群里只分享资质公司的渠道信息,岗位很少,岗位要求还很高。(3)香港的签证周期越来越长,最长超过6个月有结果。所以,香港现在适合骑驴找马,不适合全力以赴,风险太大。因为目前多数人不是通过资质公司进到香港,整个中介体系链条上涉及小中介、雇主、资质公司三个角色,甚至很多项目还有一道代理商,第四个角色的介入,导致现在维权流程比较复杂。所以,理性看待香港项目,选了,就要知道可能的风险,做好心理预期。如果能用5块钱招到人,就会有雇主尝试用4块钱招人试试,如果4块钱还有人报名,那就3块钱再招批人,把4块钱的人辞退。——这就是现实。包括曾经高薪的建筑工在内,也在不断向下拉平均值,现在不通过外劳政策的企业工项目,薪资已经低于香港正常薪资至少20%了,有的建筑行业的企业工开出的薪资只是香港规定外劳薪资的60%左右,比援建项目高些。所以,大家要接受客观规律,香港是中国的,跟深圳一桥之隔,总有拉平深圳水平的一天。抛开通胀因素,现在的月薪收入,肯定比后面几年的月薪收入高。随着一些香港团体对于引入外劳的反对,香港政府对于配额审批也在审时度势,比如建筑业自去年暂停的外劳的审批后,再也没有新的配额出来。现在香港建筑行业的用工主要是企业工为主。其他各行业因为雇主规模一般不大,用工规模小,还在持续招聘内地人,但一旦香港就业环境恶化,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外劳员工。总结一下,香港现在能去,但通过资质公司很难了,特别想去,就选中小公司吧,但需要承担风险,比如干三个月就回来了,中介费打水漂了。关于建筑工,大家可以关注我公众号,我回头写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香港机场三跑道哪些公司有项目在分包,大家可以从这些公司入手看有没有入港机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