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ooges 规划导师专访
VOL.15 Liberty
本期菌菌将带你解锁Liberty老师的专访,她是留美十年的USC学姐,也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规划导师。她在深圳出生长大,在洛杉矶读了四年美高,DIY美本申请中拿下11申9中的战绩。
美高四年,她摸索出申请美本的核心策略:有组织,且够灵活。既要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找到最适合、也是最高效的方式,用力向下扎根;又要懂得灵活应对,以积极开放的态度面对计划之外的不确定性,向上拓展边界。
工作之后,她用大厂带团队的实战经验,为学生的项目落地铺桥搭路。擅长用逻辑搭建框架的她,又从不缺少对细节的感知力,对于她来说,给学生指出一条清晰的方向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持续走下去的动力。
读完这篇采访,你一定会明白,Liberty老师的"有组织又很灵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Liberty
三士渡规划导师
南加州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
留美十年·教育经验丰富·擅长个性化指导
01
Liberty导师采访视频【1】
先介绍一下你自己?你的规划风格是什么样的?
我是Liberty,三士渡深圳办公室的规划老师。
我在深圳出生长大,后来去美国读了个美高,我的美高是在一个小山丘上,离洛杉矶市区也近,四年过后我去别的地方绕了一圈,发现我还是比较喜欢洛杉矶,于是我决定留在这里,diy美本申请的时候我就奔着USC的目标去,后面也顺利进去了。
我本科读的工商管理专业,不过我从高中毕业开始就有在接触教育行业了,如果要给自己贴三个标签的话,应该是:有组织、够灵活,以及比较能建立起情感/情绪上的连接,用英文讲是"very in touch with the feelings"。
我特别喜欢做表格、做计划,但我也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按照计划走,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和学生打交道,我都很坚信要把"组织"和"灵活"搭配起来用。另外,关于情感连接,其实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多时候都会跟自己的情感/情绪产生冲突,或是处于一个认识、探索自己情感的过程,除了学业要规划好以外,学生也需要在控制情绪这块下功夫,要知道怎么去排解不良的情绪,怎么在自己累的时候放松,怎么在放松过度的时候把自己拉回来,我希望在这方面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听说你当年DIY美本申请11申9中,你是怎么做到的?
前面也说了,我就是奔着USC这个目标去的,我选的11所学校也大概都是这个排名范围内的,最后11申9中,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关于11申9中,我可以给大家大概讲讲我做了哪些事情,我奉行的原则就是:recogniz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扬长补短)。
首先要正确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陆高还是美高,学校或环境本身就自带一些强项和短板。对于我来说,我的第一个强项就是我在美高,并且在洛杉矶,我的学校给USC输送了特别多的学生,这对我来说是个好事;我的第二个强项在于我的硬件,那段时间我的GPA管理非常强劲,确保校内考试的成绩、作业的成绩都到位,包括后面的标化考试,得让大学看到我的硬件是过关的。
接下来再看看我的弱势,因为是寄宿生,在活动方面确实有些短板,我就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参加夏校和做活动;我另一个弱势在于我的数学,申请时我想走经济方向,但数学一直是我的短板,当我发现我很努力去搞数学还是没法让它成为我的长项时,我决定转变方向,把注意力放在实操方面,于是我自己去做了很多小生意,这也是我活动里的一大亮点。
02
Liberty导师采访视频【2】
你觉得美高申请美本,会比大陆学生更有优势吗?
这得看学生本身能带来的东西是什么,假设美高生和陆高生的成绩标化一样,上的课程也大差不差,活动也没什么区别,夏校科研更是都一样,那和大陆学生相比,美高学生一定会有优势。
如果一个美高学生,啥也不做,但大陆学生做了特别多的东西,既展现了自己的学术实力,又突出了自己做事情的综合能力,那美高生所谓"压倒性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也会有很多家长问我:那你推荐学生去读美高吗?我觉得只要有条件、学生自己喜欢,并且做好了准备,Why not?既然已经想好了要出国读大学,提前进入这种环境感受一下美国的学习氛围,接受一些不同文化的熏陶,是挺好的。当然前提是要做好准备,学术方面、语言能力要能跟得上,生活上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独立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你之前还做过哪些工作?
我毕业后进入了一家500强的大企业,做的是客户管理相关的工作,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很多,比如在工作中如何带领团队做一个项目,包括现在我带学生做项目,我也会立很多"小规矩",去帮助学生把事情做好,这些规矩很多都来源于大企业职场,我会学习他们是如何把一个想法一步步落地。
这是我毕业出来后的全职工作经历,但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在兼职做语培方面的工作,和英语相关的、五花八门的工作我都干过,比如我教过很小的小孩子,小到上洗手间都得拉着我一起去;我也教过成年人的英语口语,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雅思托福语培,尤其是口语和写作。
这一段语培的经历也让我接触到了很多申请阶段的孩子,我还有去过某国际学校代课、代班,深入了解到了这些孩子在申请过程中会准备些什么、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困惑,后来我就发现,原来这就是我喜欢并且下定决心想从事的教育行业,于是我选择来到了三士渡。
你具体会给学生提哪些"小规矩"呢?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三士渡会有很多「同舟计划」的项目,把不同地方但有相同兴趣的学生拉到一起,我作为规划导师,会带着他们一起去做项目,帮助学生把想法落地。
但每个学生进入这个项目的时间不一样,或是大家处于不同的阶段,彼此之间互不认识,这时候我就会让他们做一个大的项目计划表,每个人要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确定现阶段需要去做的事情有哪些?谁负责什么部分?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备注,在开会的时候我会跟项目组里的同学们一个一个去过,同时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也会一直提醒他们看这个表。
我会强调大家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各自的任务,因为如果完不成的话,影响的是整个团队的进度,尤其是很多项目,学生不只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情况,比如说美高的学生、新加坡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大家凑到一起,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会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我也会确保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框架,能带着学生去遵循好这个规则。
03
Liberty导师采访视频【3】
你现在有在带什么同舟项目吗?
我今年才刚刚开始带学生在做的一个同舟项目,叫做:Confessions Literature,是一个文学项目,一开始是有几个学生和我说,想做一个文学平台,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在上面,也可以去征稿,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我们想了很多主题,其中一个主题是Relationship(关系),它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一些情绪,还可以是一些分别时候的场景、重逢时候的场景、初见时候的场景。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我们已经成功发表了第一期文学内容,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欢迎大家来投稿。
*Confessions Literature 投稿网址: https://www.confessionsliterature.com/
在和学生一起策划项目的过程里,我也发掘了很多很宝贵的、组织学生做活动的经验。比如我带学生做活动,我非常注重仪式感,可能听起来有点奇怪,我会要求学生"签合同",每个人都有一份合同,上面写着自己的职位是什么,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该完成的内容没有完成,或是态度非常散漫、不参与进项目里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还有前面也讲过了,我会给项目的进展做一个汇总表,上面会写清楚我们现阶段需要去做的东西,包括每件事情负责的人。我会很强调有这些仪式感,我觉得它能够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很多时候"责任"这个东西是虚无缥缈的,只有当你把它写下来的时候,它才能具像化,才能给学生一份明确的责任感。
作为规划导师,你最擅长哪一块?
作为规划导师,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核心原则上:有组织(Structure)和够灵活(Flexibility)的平衡把控。
在Structure方面,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明确的时间规划。许多学生反映"没有时间",但通过仔细梳理,我们可以为每天的学习、考试复习、AP准备、托福、SAT训练、活动项目以及竞赛准备等制定详细的时间分配方案。
安排好日常规划(Routine)是关键的第一步。没有固定的计划往往会导致优先级混乱,影响任务完成效率,也容易造成时间估算的偏差,通过系统性规划,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各项任务所需时间。
「有组织」能帮助学生搭建自己的学习模式,也有助于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保持平衡,避免出现倦怠情绪。通过持续总结、复盘和回顾,学生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待提升方面,这种自我认知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至于「够灵活」是因为过分强调组织、规划、安排,可能适得其反。正如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学生需要培养应对变化的能力,要认识到意外因素的存在,灵活性思维(Flexibility Mindset)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意外时迅速调整方向,找到替代方案。
在规划过程中,我会为学生指明一个方向,但绝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剧本,而是在清晰的目标指引下,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路径,解决途中遇到的问题,保持前进动力的同时避免过度疲惫。这种平衡的把握,是我作为规划导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04
Liberty导师采访视频【4】
学生在留学申请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学生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的一个弯路,就是目光不够聚焦在自己身上。很多时候在意很多外在的东西,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包括说看到别人申请成功的案例就想要抄袭别人的剧本,放到自己的身上。
当然,关于留学申请,我们肯定有总结出一套经验和一些"打法",但很多时候那些真正成功的例子,并不是因为申请者完成了哪个checklist,而是TA本身有内驱力,因为热爱,所以愿意花时间去钻研,不管是在学科上下功夫,还是想努力把活动落地,或是锻炼自己的其他技能,这些综合下来才有了TA的成功。
抄袭别人的剧本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我们总是说申请要有特色,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有特色的?当然是你发自内心想去做的、只属于自己个人的东西,你有一个自驱力,你愿意去钻研、去学习、去下功夫、去努力把这条路走得再长一点,这呈现出来的故事才是令人信服的,也才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最后,作为规划导师,你有没有什么建议想给家长?
我可以给我们的家长一个最大的建议就是,我们的目光要放得越远越好。在准备申请的这几年时间里,小孩最终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要录到某个排名靠前的学校,这其实是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之后,会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在这几年里我们真正需要去关注的是一个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说语言能力,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托福要考多少分,而是孩子的英语能力能够用来做大量的阅读、用来听懂授课、用来和同学交流、用来在美国独立生活。
包括我们平时带着孩子做活动,固然我们也要去追求在量化活动的时候,它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去积累到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比如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等等。
申请到了一个好的大学,进入这个校园并不是终点,它只是一个起点,在过去申请阶段积累到的这些能力可以把孩子带得更远,能帮助他们更好面对接下来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在未来找工作时,这些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去积累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