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星期三

本周投资移民新闻:“你可以把钱放在这里,但不能购置房产”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海量移民资讯尽在掌握之中

加入IMI会员


尊享优先获取第一手项目信息的特权,快速直联项目方

本周投资移民人物包括




来自FiO Legal的Bettino Zanini
来自XIPHIAS的Varun Singh
来自Queen City Law的Marcus Beveridge
来自Bell Gully的Willy Sussman
来自Mason McMellon的Nick Mason
来自Malcolm Pacific Immigration的David Cooper
来自AOYE Immigration Services的Min Li
Zhou Bin
来自恒理环球的Rohit Bhardwaj
来自Plan Ahead Wealth Advisors的Vishal Dhawan
来自Lesperance & Associates的David Lesperance
来自Move to Dolce Vita的Marco Mesina


《彭博社》——葡萄牙在长期延误后加快黄金签证审理速度

"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里斯本FiO Legal律师事务所的移民律师Bettino Zanini说道。他最近参与了与葡萄牙移民局(AIMA)的多次小组会议,共同商讨该计划。

据移民律师Bettino Zanini介绍,在新系统下,葡萄牙移民局将在申请人完成在线申请后的30至90天内自动安排生物识别信息采集预约,并且将接受英文、西班牙文和法文的未经翻译的文件。

《商业标准报》——葡萄牙黄金签证:数字化系统启用,不再有延误


"我大约一半的客户已对葡萄牙政府提起诉讼,以迫使政府就他们的居留申请作出决定。" 位于里斯本的FiO Legal律师事务所的移民律师Bettino Zanini告诉彭博社。

"风险投资基金,尤其是葡萄牙酒店业的那些基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XIPHIAS 移民公司董事总经理Varun Singh告诉《商业标准报》。"这些基金分布在多个项目中,投资者根据业绩获得回报。"

Varun Singh表示:"对于寻求全球流动性和长期居留福利的印度投资者而言,葡萄牙已成为首选目的地。该国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税收优惠政策,并且在五年后可获得明确的入籍途径。鉴于高净值个人、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希望扩大其全球影响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葡萄牙黄金签证仍然是一个备受追捧的项目。"


《商业时报》——尽管放宽了黄金签证政策,新西兰仍将外国购房者拒之门外


"我们允许新加坡人在这里购买住宅房产,允许澳大利亚人在这里购买住宅房产,我们还邀请世界各地的人带着1,000万新西兰元(770万新加坡元)来这里投资。"奥克兰Queen City Law的商业移民专家兼董事总经理Marcus Beveridge说道,"我们强烈敦促政府解决这个问题。"

Bell Gully律师事务所驻奥克兰的合伙人Willy Sussman专门处理高净值人士与移民事务,他表示,签证的最新调整是一种改进,但仍有不足。他说,自己在等待更多有关外国买家购房禁令的消息。

Willy Sussman说道:"外国买家购房禁令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希望能在这里拥有住房,甚至'外国买家购房禁令'这几个字都会让人反感,让他们觉得不受欢迎。一边说'不用担心英语测试',另一边却又说'你可以把钱放在这里,但不能购置房产',这是两码事。"



《财富》——新西兰调整'黄金签证'以吸引富有移民


奥克Queen City Law的商业移民专家兼董事总经理Marcus Beveridge认为这些调整姗姗来迟,对此表示欢迎,并预计它们将为低迷的新西兰住宅房地产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他说道:"在过去几十年里,每次我们采取类似举措,房地产市场都会有所起色。这并非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所致,而是现金投资起到了推动作用,进而带动了本地市场的发展。"


《新西兰先驱报》——政府放宽投资者签证政策以促进外国投资


移民律师Nick Mason告诉Morning Post,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对来新西兰感兴趣,但在之前的"活跃投资者"类别规定下,人们被拒之门外。

"无法保证人们不会消极投资之类的。但我们不能因追求完美而错过好机会。所以最终,我认为这对经济是件大好事。"


新西兰的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投资者签证:律师表示,外国买家禁令仍然是一个"障碍"

Nick Mason律师对此次改革表示欢迎,他此前曾批评现行方案过于复杂,阻碍了潜在的数十亿新西兰元投资。

"比方说,我们都有1,500万新西兰元,我选择投资到新西兰,这样就能获得永久居留身份。这很棒,我可以想在新西兰待多久就待多久,但在12个月的期限内,我至少要在新西兰待满6个月才能拥有自己的房子。"

Nick Mason说道,按照国家党在2023年竞选活动中提出的,取消对价值200万新西兰以上房产的外国买家禁令,这"是显而易见该做的事"。

Malcolm Pacific Immigration首席执行官David Cooper表示,鉴于全球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海外市场已为这些变化做好准备,时机"再好不过"。

"我们收到了很多来自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咨询,这些国家的人们担心本国局势,正在寻找其它选项。"


SBS News——花500万澳元在澳大利亚定居的选项可能会卷土重来

然而,Peter Dutton与移民中介Min Li交谈的视频片段显示,在联盟党执政的情况下,该政策可能会重新实施。

"我们已经停了三年,每个人都问我什么时候恢复?" Min Li在自由党筹款活动上说道。



SBS News——澳大利亚会重启重大投资者签证吗?

去年工党废除该签证后,由于Peter Dutton上周在与移民中介Min Li的一次私下交谈中做出承诺,相关争论再度燃起。

但移民顾问Zhou Bin为该签证类别辩解。"投资者不是花钱买签证,他们是真的把资金投入澳大利亚,为澳大利亚做贡献。"

"只要把这些人都留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不让他们出行,那或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Money Control——新西兰修订"黄金签证"政策。印度富人会获益吗?

"政府现已将债券和房地产开发纳入平衡类别的允许投资途径," 恒理环球印度区负责人Rohit Bhardwaj表示。

Rohit Bhardwaj声称:"其中一个目标是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随着一些国家收紧国际学生的就业机会,对于富有的印度人来说,通过投资获得居留身份,为子女在这些目的地的教育和安全提供便利,或许是有意义的。"

"比如说,即便一个四口之家打算在多个财政年度分散投资,他们可能仍达不到(新西兰投资者签证的要求)。只有那些计划在一段时间内移居国外并据此积累资产的家庭,才会觉得这可行。如果有人现在才开始准备,那将立即面临挑战," Plan Ahead Wealth Advisors创始人Vishal Dhawan说道。


Wealth Briefing——谁赢得了最富有的人---谁又在赶走他们?


以下文章作者为David LesperanceMarco Mesina(下文有作者更多详细信息)。本刊此前曾就移居国外、税收以及那些寻求前往新国家的人所面临的问题,与David Lesperance进行过交流。他们在下面这篇文章中探讨了诸如英国等国家是如何将富有人士赶走的,或者至少其行为给人的感觉是这样。他们还研究了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是如何为这些四处寻找机会的高净值人士铺上红地毯的。

英国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国政府废除了一项长期以来旨在吸引全球财富的制度。英国摒弃了其延续数百年的欢迎全球最富有人士的基于汇入制的非定居者制度。与此同时,英国更改了信托规则,对非英国境内资产征收遗产税。这些变化向富有的居民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他们不再受欢迎。这些政策转变的影响已经显现。英国此前的非定居者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措施,它还是重要的税收和经济增长点。富有的非定居者平均缴纳的税款是普通英国纳税人的六倍之多。更重要的是,其中最富有的人,即"超级下金蛋的鹅",缴纳的税款数额极高。

道理很简单:这些人缴纳的税款大约是普通意大利纳税人的十倍,却不会给国家资源带来太大压力。但好处还不止于此。


Coin Telegraph——美国立法者提出稳定币法案以增强美元的主导地位

David Lesperance律师在近期接受Coin Telegraph采访时表示,该行政命令旨在让美国成为数字资产发展领域的领军者。不过他也提到,如果相关发展威胁到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这种支持就会终止。


END


关于投资移民知情者

••••


投资移民知情者是投资入籍和投资居留行业的在线门户。我们以移民公司的专业人士,房地产开发商,移民律所,私人财富咨询公司,以及家族财富管理机构作为我们的读者群。


我们撰写爆炸新闻,时事评论,编写采访记录,发布相关会议的新闻报道,同时也是投资入籍和投资居留行业专属的人才招聘平台。正是由于我们拥有官方的信息渠道,我们才能随时获知行业政策调整,我们的读者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与他们客户息息相关的重大项目。


联系我们请扫以上企业微信号



版权声明:

1 "投资移民知情者"公众号所发布中英文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 除本平台独家和原创,其他内容非本平台立场。

3 未经授权的转载或发布至其他平台,"投资移民知情者"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陪读妈妈为何慢慢爱上加拿大?这里的教育让全家充满幸福感。。。。。。

加拿大可以重启人生,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不会觉得自己不能开始新的职业、新的学业、甚至新的社会关系。 全职 陪读妈妈 加拿大 Lily,是两个孩子的全职陪读妈妈。 很多人觉得陪读妈妈前面加上全职两个字有点兴师动众,但见证了Lily的一天后,全职两个字并不足以表达我们对Lily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