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星期二

奥斯卡口碑崩了?除了《沙丘2》,获奖名单一个都不认识


家人们,第97届奥斯卡颁奖了!不知道大家刷完获奖名单后,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这都是啥电影啊?" 

本来想着,奥斯卡好歹是电影界的风向标(现在应该不算了),怎么着也能认出几个片名,结果除了《沙丘2》,其他电影一个比一个陌生!! 

不只是我,社交媒体上也充满了类似的疑惑:"这些电影有上映过吗?"真的有人看过它们吗?" 

回想往年,2023年的《奥本海默》《芭比》掀起全民热潮,2020年《寄生虫》成为热门话题,即便没看过,也能在社交平台上刷到相关讨论。 

但今年呢?奥斯卡公布后,大家的反应竟是……没有反应。 

更drama的是,开幕当天,热搜榜上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奥斯卡但与奥斯卡奖毫无关系的明星的感情问题。  
 而开奖后,真正引起话题的,也只有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的蹩脚中文。
好消息,奥斯卡主持人现场说中文了
坏消息:没几个能听懂。
更坏的消息:听懂了发现说的是,我欠了一屁股债,请让我多演电影,拜托了。
那么,这届奥斯卡,怎么就变得如此冷门了呢?  
先来看看2025年奥斯卡的主要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阿诺拉》(Anora)
最佳导演:肖恩·贝克(Sean Baker)—《阿诺拉》
最佳男主角:阿德里安·布罗迪(Adrien Brody)—《粗野派》(The Brutalist)
最佳女主角:米奇·麦迪森(Mikey Madison)—《阿诺拉》
最佳男配角:基南·卡尔金(Kieran Culkin)—《真正的痛苦》(A Real Pain)
最佳女配角:佐伊·索尔达娜(Zoe Saldaña)—《艾米莉亚·佩雷斯》(Emilia Pérez)
最佳国际影片:巴西《我仍在此》(I'm Still Here)
最佳动画长片:《猫猫的奇幻漂流》(Flow)
最佳视觉效果:《沙丘2》(Dune: Part Two) 

这么一看,《沙丘2》几乎是唯一的"熟面孔",其余获奖影片对普通观众来说,几乎都是"新面孔"

(一)《阿诺拉》:狗血短剧式奥斯卡最佳影片

今年奥斯卡最大赢家《阿诺拉》,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五项大奖,但它的故事听起来更像是一篇狗血网文小说,或者说短剧——  
脱衣舞娘遇上俄国富二代,闪婚后却被豪门阻挡,爱情梦碎,只能回归现实。
前半段是纸醉金迷的现代"灰姑娘"童话,后半段是对阶级鸿沟的残酷批判。
尽管《阿诺拉》拿下最佳影片,但它并没有引发足够的市场热度豆瓣评分只有6.7,影评人和观众对它的评价也褒贬不一,问题就出在——它的故事实在有些俗套。 
"豪门梦碎+女性成长"的剧情已经被拍过无数次,《阿诺拉》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视角;现实主义风格确实让人有代入感,但它的叙事方式过于"安全",缺乏冲击力;女主角米奇·麦迪森的演技虽好,但类似的"问题少女"角色她已经演过很多次,突破性有限。 
影片对消费主义、财富幻觉、底层女性困境的刻画,或许让它在奥斯卡评委眼里成为了"安全之选",但对于观众的来说,作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它实在是缺乏真正的分量,如果放在《寄生虫》《奥本海默》那样的强势年份,恐怕很难突围。
(二)《粗野派》:苦情犹太人的"美国梦碎"
最佳男主角阿德里安·布罗迪主演的《粗野派》,是一部黑白影像+彩色穿插的史诗电影。
它讲述了一位犹太裔建筑师在美国的奋斗史,但最终被社会歧视击垮,梦想破碎。
影片虽然主题深刻,但片长足足有三个半小时,节奏比较缓慢。黑白画面+建筑隐喻,艺术气息浓厚,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只会觉得影像美学虽好,但真的很无聊。
(三)《艾米莉亚·佩雷斯》:歌舞+黑帮+变性
听到这个组合你可能会愣住,但这就是《艾米莉亚·佩雷斯》的剧情——  
黑帮老大花钱变性,成为成功女企业家,最后为了正义牺牲自己。
影片融合了歌舞片、犯罪片、女性成长等元素,十分另类,佐伊·索尔达娜、赛琳娜·戈麦斯等人主演,表演不错,但剧情实在过于离谱,就像是百老汇+犯罪片的奇怪结合体
过去,我们总能在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中看到一些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比如《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盗梦空间》《阿甘正传》等,它们不仅是影评人推崇的佳作,也是真正的市场热门。
但近年来,奥斯卡似乎与普通观众的审美越来越脱节,获奖影片越来越小众化、独立化,甚至逐渐变成影评人和电影节内部的自嗨游戏
今年的奥斯卡电影之所以让人如此陌生,主要有三个原因
1. 好莱坞商业大片缺席,奥斯卡"病急乱投医"
2024年的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传统大片集体缺席,奥斯卡无片可选。往年,我们总能在最佳影片提名中看到一些兼具商业与艺术价值的大片,比如去年的《奥本海默》,再往前的《寄生虫》《绿皮书》等。
但今年,好莱坞大片市场整体低迷
《碟中谍8》推迟到2025年上映,阿汤哥的特工系列原本是年度重磅大片之一,但因为好莱坞罢工等原因被推迟。
《阿凡达3》继续跳票,原计划2024年底上映的《阿凡达3》被推迟到2025年,这意味着奥斯卡今年完全没有一部能匹敌詹姆斯·卡梅隆级别的超级大片。
《沙丘2》成为唯一的好莱坞大制作,但它更偏向技术奖项,而不是最佳影片的热门候选。
本土商业电影不够给力,奥斯卡只能从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中挑选影片。  
今年的获奖影片,《阿诺拉》和《某种物质》来自戛纳《粗野派》和《从未在此》来自威尼斯,这导致奥斯卡的获奖名单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欧洲电影节的复读机,而不是曾经引领全球电影市场的风向标。
2.观众审美与奥斯卡标准割裂
过去,奥斯卡一直试图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认可高质量的文艺片,也不会忽略那些真正影响市场的主流作品。
然而,近年来奥斯卡的评选标准越来越倾向于小众独立电影,普通观众越来越难以产生共鸣。
曾经的奥斯卡是兼具商业与艺术的巅峰。
  • 《泰坦尼克号》(1998):全球票房冠军,同时也是奥斯卡最佳影片。
  • 《指环王3》(2004):史诗奇幻巨制,横扫奥斯卡11项大奖。
  • 《盗梦空间》(2010):诺兰的经典作品,兼具艺术性与商业价值。 
  • 《角斗士》(2001):既是爆款大片,也是影史经典。 
现在的奥斯卡,越来越偏向小众独立电影。
近年来,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名单里,越来越多观众从未听说过的电影,而且这些电影往往没有太大的市场影响力。
今年的《阿诺拉》《粗野派》《艾米莉亚·佩雷斯》,无论是票房还是观众讨论度,都远远比不上去年的《奥本海默》和《芭比》。
奥斯卡的选择,正在与大众审美背道而驰,普通观众的反应往往是:"这是什么电影?
3."政治正确"套路化,观众审美疲劳
近年来,奥斯卡在评选标准上越来越倾向于"政治正确题材",无论是电影质量如何,只要涉及某些议题,就更容易入围甚至获奖。
奥斯卡最爱的三大主题:
  • 女性成长:《阿诺拉》讲述的是社会底层女性的奋斗。
  • 移民困境:《粗野派》描绘的是犹太移民在美国的艰难生存。
  • 社会边缘人:《艾米莉亚·佩雷斯》塑造了一位变性的黑帮老大。
这些电影的主题固然重要,但奥斯卡已经连续多年将大奖颁给类似题材的作品,导致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许多人觉得奥斯卡不再是奖励电影艺术,而是奖励某些特定类型的议题,这也导致观众对奥斯卡的期待越来越低,因为大家知道,它可能不会选择一部真正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影,而是继续走"小圈子电影节"的路线。 
奥斯卡的获奖电影越来越陌生,归根结底,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小众或艺术性太高,而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已经不再是全球观众信奉的主流。
过去,奥斯卡不仅是一个电影奖项,更是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它通过电影输出美国梦、自由、个人英雄主义等普世价值  
但今天,世界的格局正在改变,美国的文化影响力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势,越来越多国家有了自己的叙事体系,电影市场也在去美国化。
好莱坞再怎么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但如果它的价值观已经不被全球观众接受,奥斯卡的影响力只会持续衰退
世界已经进入了多极化时代,不再盲目接受美国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奥斯卡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成为小圈子影评人的自嗨游戏,而不再是全球电影的最高奖项。
曾经,奥斯卡不仅仅是一场电影颁奖礼,它代表着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统治力。但今天,奥斯卡仍然在讲述它自己认为重要的故事,可是,世界已经不再倾听。
跑赢留学起跑线
扫描二维码,添加1V1留学咨询顾问

【新时代新势力 | 2025国际教育领军者年会暨福布斯中国留学行业颁奖典礼】
2025年3月29日,上海将迎来一场教育行业的顶级盛会——「新时代新势力」国际教育领军者年会!活动汇聚行业大咖,开启深度圆桌论坛,分享前沿趋势;同期举办国际教育行业交流晚宴,搭建高端合作平台;更有2025福布斯中国留学行业系列评选颁奖典礼,见证行业标杆的诞生!
诚邀教育从业者、留学家庭及行业关注者共同参与!点击下方小程序,立即报名,抢占席位,与领军者同行!👇

多说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机制,很多小伙伴反馈说经常看不到我们的更新,这里建议大家将我们的公众号加一个星标,以免错过我们的推送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炸锅!中国留学生刷爆100万信用卡后跑路回国!后续来了

去年,一位在美国留学的留学生发帖称,自己 毕业前"刷爆"美国多家银行的信用卡,金额达14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101万)。 套现后,他买机票回国,还放出了自己的机票信息,十分张扬。 帖文中,该留学生对Chase、花旗和美国运通的3年陪伴先是表达感谢,并称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