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上任100天大关即将到来,到了冲业绩的时候,终于波及到了无辜留子。
近日大批学生签证遭取消,关税加到三位数,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留子自己还没捋清楚呢,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消息轰炸:听说美国在无差别逮捕中国留学生?关税怎么高,万一打仗了怎么办?你们还去美国吗?!
消息虚实难辨,真新闻魔幻得比脱口秀还可笑,真实的只有家长的焦虑。前几个月还在呲着大牙笑看特朗普又在做什么妖的留子们,一看火已经烧到了自己头上;这年头留学真是有一种淡淡的黑色幽默。
夹缝中的留学生,能做什么?
美国,还能来吗?
Jessica对着邮箱里的JHU的"Congratulations"反复确认了三遍,才敢尖叫着抱住爸妈,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
那是她整整走了五年的路。
当年缩在被窝刷疫情地图的中学生Jessica不会想到,自己会为了这个红蓝配色的网页,把SAT刷到1550,肝完三篇SCI水刊,甚至在模联会场cosplay过世卫组织发言人。
为了JHU,Jessica跑去医院当志愿者,硬着头皮联系教授,熬夜改论文,终于在Pioneer和部分高中生国际期刊上零零碎碎发了一些;别人暑假旅游,她在美国夏校冷气刺骨的实验室里泡着,连朋友圈都忘了发。她不是学霸,她只是知道,想要的,得自己去抢。
特朗普第一次当选,她刚上高一。政治课代表在讲台上痛心疾首,而她正偷摸刷着JHU教授论文。
特朗普第二次当选,她忙着准备文书,哪有空管白宫的八卦。抖里偶尔刷到金发老头的演讲视频,评论区吵翻天,她懒得点开,觉得离自己十万八千里。
可是就在Jessica开始准备约签证体检回学校邮件的时候,手机里刷到条短视频,标题赫然是:中美贸易战升级。她目瞪口呆地看着关税从103%飙到145%,不明白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爸妈皱着眉转发给她,"持续关注"!
我关注有什么用?Jessica想。
但她,不可避免地,开始关注了。她看见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像全世界宣战,在周三把中国商品关税抬到145%,却豁免了全球盟友。X上铺天盖地的分析贴,句句像刀:供应链断裂、汇率波动、签证收紧......
她刷着刷着,心凉了半截:这哪是贸易战,分明是把她的梦校路堵得死死的绊脚石。
学校遭受的压力也不比她小:她刷着新闻,读到在她最向往的全球医疗中心,有2000个岗位遭撤销,她曾眼熟过的几名教授和PHD的项目——从帮助南美和非洲的HIV治疗,到猴痘的传染性研究的NIH grant——都因为资金被砍不得不暂停。
Jessica握着手机,手心冒汗,第一次觉得,JHU的offer像张烫手的纸。
"其实...港大也挺好的?"妈妈端来果盘时,小心翼翼地提到。爸爸不语,只是一味给Jessica转"美国议员建议全面禁止中国留学生"。
Jessica的嗓子像被堵得难受。她想争辩,可看着爸妈眼里的担忧,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JHU的梦想还在闪光,可她也很慌。
她怎么会不知道海关被卡的仍属于少数情况,议员每年都在提出要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法案不可能通过,而总统4年,在她毕业之后就会过去?
可是,还靠着父母的钱出国得她,真的有资格平定他们的担忧吗?
"你说的是哪个美国?"
Jessica想知道上一任特朗普政府的学长学姐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她只隐隐约约听说过疫情期间金发老头对着镜头咆哮"Chinese Virus",还有"国防七子"被卡签证的传言,仿佛是攒了厚厚一层灰尘的恐怖传说,依旧张牙舞爪。
她点开微信,找到在UC Berkeley读大二、搞政治哲学的Victor学长,问,"哥,美国现在到底啥情况?"
Victor没赶上特朗普1.0的"盛况",但2024大选的腥风血雨他可是亲眼见证。X上铺天盖地的帖子,红蓝阵营撕得昏天黑地,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喊着"America First",对面则骂他"经济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