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北美留学生观察
2025年6月14日,华盛顿阴雨连绵,美国总统特朗普迎来了他79岁的生日。
然而,与往年的庆祝不同,这一天,整个美国既陷入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展示,也淹没在遍地抗议的民意浪潮中。正如华盛顿的天气一样满是阴霾。
一边是华盛顿大阅兵,一边是洛杉矶警方枕戈待旦
宪法大道上,坦克轰鸣、士兵列队;
街头巷尾,标语高举、人潮如织。
一个总统的"生日阅兵",最终成为了美国分裂现实的鲜明投影。
美联社这镜头组合真是厉害了,左边是华盛顿阅兵画面,右边是洛杉矶警方驱逐示威人群
人群在旧金山大洋海滩形成一个NO KING!标志。摄影师:Tayfun Coskun/Anadolu/Getty Images
第一骑兵师
然后,突然插播了赞助商广告?
紧接着进入的是"二战代表队"
大雨天气确实看不清
懂王的敬礼
然后是朝鲜战争方阵,这段介绍相当短,甚至短于越南战争部分的介绍
看来还是打疼了
阅兵竟然还有赞助商,一个虚拟币交易所……
然后是越南战争代表队
空中部分是真看不见
还是敬礼の懂王
拿着越南战争经典武器m16的阅兵队伍
堪萨斯州莱利堡的第一步兵师
这部分是代表海湾战争
再次出现赞助商:UFC
N 119榴弹炮
全球反恐战争,小布什的部分来了
现场音乐莫名燃起来了
副总统万斯
现场围观群众,华亚裔真不少
赞助商还真不少
阅兵游行的尾声播放量攒劲的小片
阅兵结束后沃伦·泽特斯演唱歌曲
02
为总统而设
还是为军队纪念
这场阅兵表面上是为纪念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这是美军历史的重要节点。但没人忽视一个事实:这天,恰好也是特朗普的生日。
而特朗普本人,更是亲自推动了这场活动的升级,从一场常规的纪念式庆典,变成了一场动用6700名军人、150辆军车和50架飞机的"美国式盛典"。
宪法大道成为阅兵主轴,28辆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布雷德利步战车、帕拉丁火炮、CH-47支奴干直升机、"阿帕奇"与"黑鹰"轮番登场,甚至还有二战时期的P-51"野马"战斗机和B-25"米切尔"轰炸机等"博物馆级"飞机加入飞行表演。
美国陆军 250 周年阅兵式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的舞台。(照片由 Kevin Dietsch/Getty Images 提供)
游行路线尽头,一支名为"金骑士"的伞兵队从空中降落,并向特朗普亲手献上一面折叠的美国国旗。而在这位总统面前,还有250名新兵将庄重宣誓入伍。
这是一次以"国家名义"包装的个人秀,还是一次由"总统个人"推动的国家秀?不同立场的人,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周六阅兵前,美国陆军 M777 移动榴弹炮出现在国家广场上。(照片由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提供)
03
华盛顿"盛典",
美国街头火光连天
如果说宪法大道上的阅兵是"沉重的铁流",那么遍布全美50个州的"NO KINGS(无国王)"抗议,就是"灼热的民意"。
根据CNN与AP等媒体统计,6月14日当天,美国境内共组织了约2000场抗议活动,预计参与人数超过数百万。
这场名为"NO KINGS"的抗议运动,直接对准特朗普的"威权化执政",并明确拒绝"亿万富翁优先""军国主义回潮"等政策走向。
"No Kings"网站 https://www.nokings.org/
在洛杉矶、芝加哥、费城、西雅图、奥斯汀、达拉斯等地,游行者高呼"反对特朗普独裁""不要国王",对联邦ICE突袭、国民警卫队军力镇压、以及总统绕过地方政府调派军队等一系列强硬手段表达愤怒。
"No Kings"网站展示的美国抗议地图
而在洛杉矶,情况尤为紧张。由于此前ICE搜捕非法移民引发的大规模骚乱未平,特朗普直接绕过加州政府,联邦化部署了4000名国民警卫队与海军陆战队员。
6 月 14 日,示威者在洛杉矶市中心举着墨西哥和美国国旗。摄影:Etienne Laurent/AFP/Getty Images
加州州长纽森痛批这一决定为"军事占领",并质问:"你们把我们从边境阻止毒品的士兵拉走,是为了让他们在洛杉矶发呆吗?"
周五,海军陆战队员在洛杉矶威尔希尔联邦大厦的一个入口处站岗。(卢克·约翰逊/洛杉矶时报)
目前,洛杉矶部分城区已实施宵禁,州警、联邦执法与军队全面戒备,ATF(烟酒枪械局)还派出特别小组调查抗议期间多起自驾车辆纵火事件。
纽约市"No Kings"抗议期间的示威者。摄影师:Charly Triballeau/AFP/Getty Images
费城的"No Kings"示威者。摄影师:Wolfgang Schwan/Anadolu/Getty Images
04
"无王之日"VS"生日阅兵"
"军装化庆典"还是"公权力滥用"
"NO KINGS"抗议名义上聚焦反对阅兵式,但实际上,他们要反对的是一个正在滑向"军装化执政"的政府。
本次阅兵的开销高达4500万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是为补偿坦克碾压后的华盛顿市政道路修复费用。
而参与阅兵的士兵大多被安排在政府办公楼临时过夜,白天只吃军粮、每人补贴69美元,甚至连热食都难以保障。
示威者举着抗议移民执法突袭的标语和横幅。示威者在洛杉矶市中心阿拉米达街(Alameda Street)的联邦大楼外举着抗议移民执法突袭的标语和横幅。 (吉娜·费拉齐 / 洛杉矶时报)
更讽刺的是,就连特朗普政府内部与共和党议员,也有不少人对这场"战争版游行"持保留态度。
示威者在密歇根州兰辛市的州议会大厦外抗议。摄影:Jeff Kowalsky/AFP/Getty Images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罗杰·威克表示:"我本会建议不要办这个。"多位共和党重量级议员纷纷缺席阅兵,有人远赴巴黎参加航空展,有人回家陪伴家人庆祝旗帜日。
正如一位抗议者在华盛顿国会山前喊出的口号:"我们不是反对军人,我们反对总统用军人来粉饰他的问题。"
6月14日是美国的国旗日,也是特朗普的生日。他希望当天街头出现坦克,上演一场为电视转播打造的"强权秀"。
但声明指出,真正的力量并不来自华盛顿的表演,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自发行动。
"No Kings(无国王)"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抗议行动,涵盖从大城市街区到小镇,从法院台阶到社区公园,目的是拒绝威权主义,展现真正的民主样貌。
声明强调,这场集会不是为了迎合特朗普的个人崇拜,而是为了构建一个不再围绕他运转的全民运动。
"国旗不是属于总统的,而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它的缔造者。
6月14日,我们将在他不在的地方发声——拒绝王座、皇冠和任何形式的'国王'。
05
特朗普打破"民主国家不阅兵"神话
对于部分华人群体来说,阅兵长期被视为"专制国家象征",而"民主国家不阅兵"曾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观念。
但特朗普的这场"生日阅兵",彻底打破了这种说法的幻觉。诚如在美国实习的中国留学生所感叹:"美国的parade可以是节日游行、抗议游行、花车游行,也可以是坦克游行。"
特朗普在农业部外的横幅上,展示了一辆美国陆军布拉德利战车。摄影师: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事实上,美国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军事阅兵。1919年、1945年、1991年均有大规模军力展示。
▲1919年5月6日,亚历山大少将一马当先,率领第77师穿过纽约市的"胜利拱门"。
▲1942 年 6 月 13 日,一辆彩车在纽约运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巨型半身像。
▲1961 年肯尼迪就职典礼时,冷战已经进入高潮,因此阅兵时拉出了大量新型导弹向世界展示。
▲1991年,美国正处于最鼎盛时期,美军在海湾战争击败伊拉克取得大胜,在老布什总统主持下,美国各地几乎每天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其中华盛顿和纽约的规模最大。这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军事庆典。
而特朗普2017年访问法国参加巴士底日阅兵后,一直耿耿于怀,终于在2025年"圆梦"。而本次阅兵加入的坦克、步兵方阵、飞机编队与军事历史复刻,的确超出了大多数人对美国公共仪式的想象。
▲特朗普参加法国阅兵
▲2017年1月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上也有士兵方队游行,但是没有坦克等装甲车辆。
▲中间这位将军还顺拐了
06
从庆生到清场:
一次总统的个人执念一场制度的应力测试
特朗普说过:"那些想抗议的人,将会遭遇非常强大的力量。"事实证明,他没有说谎。
自从洛杉矶爆发骚乱以来,从州长到普通民众,从抗议者到老兵,从民主党到部分共和党,这场"大阅兵"所引发的质疑远远超出了对一场活动本身的关注。
它关乎美国制度本身的应力测试:总统是否可以调动军力对抗本国民众?是否可以绕过地方政府强行出兵?是否可以用国家资源庆祝个人意志?
14日当晚,阅兵如期举行。飞机划破天空,坦克滚过宪法大道,特朗普挥手致意,接受着"为他而设"的一场"国家礼仪"。
与此同时,全国超2000场抗议活动陆续爆发,在波士顿、芝加哥、奥斯汀甚至费城,数十万人高喊"不做国王",仿佛在用另一种声音参与"庆典"。
这是一场属于特朗普的生日,也是一场属于美国的考验。不是一场胜利的游行,而是一次"民主"的痛感验证。
07
如果说阅兵是总统的舞台
那么抗议就是民众的广场
2025年6月14日,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终将写进美国政治史的章节里。它不是某种胜利的象征,也不是强军的标志,而是一场裂变的注脚——铁甲开道的阅兵车队与如火蔓延的抗议人潮,共同构成了当代美国最真实的画面。
不是荣耀,而是裂痕在闪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