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6月11日晚上19:00,我有一场直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预约,直播间见!翻老师,现居日本东京。在东京
最近有位客户找我看一个项目。
他说:"老师,这套房总价不到1000万,表面利回り7.5%,是不是非常划算?"
我看了一下,立刻问了三个问题:
• 是不是顶楼无电梯?
• 租客签了多久?有没有提前解约风险?
• 共用部的修缮金余额和负担情况呢?
客户顿了顿,说:"这些……资料里没写。"
我只说了一句:"你看到的是7.5%,银行看到的是0分。"
很多初入东京房产市场的人,都以为"数字好看就可以买"。
但在我看来:你以为的高收益,可能只是空租前最后一个月的好光景。
真正的投资,不是看数字本身,而是看数字背后的"结构"。
这6个关键指标,是你投资思维的起跑线
在东京,任何一个房产资料上都能看到"利回り"两个字。
但你知道利回り有几种算法吗?
你知道银行批贷会看哪一项指标?
你知道看中的"6.5%",实际到手可能连2.5%都不到吗?
以下6个指标,是我们判断一套房是否值得买的"六道试金石":
最近,日本开启史上最强"外国人审查与管理"?对在日本、即将去日本的外国人有何影响?什么时候开始"严管外国人"?
咱日本交流群K19群里有——日本自民党关于"外国人管理"的政策建议书原文,扫码进群@管家晨风即可免费领取!
从"数字逻辑"出发,来一场认真的不动产体检
(1)表面利回り(表面回报率):是广告,不是结论。
最常见的"年租金 ÷ 总价"那串数据,看起来直观,但就像上市公司只报营收不报利润一样——它是表面的、理想化的。
✅ 用于初步筛选、对比不同区域资产价格与租金水平
❌ 完全不能用于判断是否值得购买
东京核心区很多好房子表面利回り只有3.5%,却依然是最抢手的资产。
(2)実質利回り(实际回报率):看净利润,而非销售额
真正反映你到手收益的关键。管理费、修缮金、税金、空室影响,都会吞噬你以为的"表面7%"。最终的净收益,才决定资产稳不稳。
✅ 超过3%的净利率,已属优质物件
❌ 若因修缮积欠、管理混乱造成负现金流,长期持有极为困难
(3)キャッシュフロー(现金流):现金流够不够活得下去?
房产最怕"资产值钱但账上没钱"。哪怕你拥有表面利回り6%的物件,只要现金流为负,你终将陷入"扛不住"的困境。
✅ 投资前务必模拟空室率、税负后的月度净收入
❌ 千万不要靠房租还房贷、靠预期涨价续命
(4)DCR 债务回收比率:你的收入能还贷吗?
很多法人买楼最大绊脚石不是钱,而是银行批不批贷款。DCR(年净营业收益 / 年还款额)就是最关键的审批依据。
✅ DCR ≥ 1.2 被视为健康,1.5以上非常稳健
❌ 若空室或物管影响盈利,DCR低于1会让银行"拒贷"或"缩额"
(5)返済比率(偿债比率):你是否"过度上杠杆"?
个人买楼,返済比率(贷款年还款 / 年收入)直接决定现金流风险。超过40%基本代表你随时会因为加息或房租延迟而"爆仓"。
✅ 控制在30%以内比较理性
❌ 若打算买多套或长期持有,务必控制还款总额占比
(6)イールドキャップ(资本化率):估值锚 VS 未来跌幅缓冲
这是专业投资人和基金最常用的估值方式——反推资产该值多少钱。它不仅帮你判断贵不贵,更是你未来"能不能安全卖出"的关键。
✅ 港区塔楼イールドキャップ(资本化率)约3.5%,稳健稀缺
❌ 超过6%的郊区物件,风险溢价高,需控制持有周期与退出计划
房产数字背后,是结构和认知的游戏
表面看利回り(回报率),你买的是故事;
深入看现金流与估值,你才能买到资产。
如果你真想在东京市场活得久、赚得稳,那请用专业的方式看待这六个数据:
不是算术,是投资管理。
不是噱头,是资产结构。
不是高收益,而是风险控制。
只有理解这6个数字,你才有资格说自己是"资产管理者",而不是下一个被"表面利回り7%"忽悠的接盘侠。
扫码进日本K19交流群,先找管家晨风领取《避坑清单》+《东京23区/大阪推荐地图》,不走弯路!
关于日本买房、身份、签证、养老、医疗、教育、移民,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扫码进群,发送关键词【日本】,您将获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