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光环不再...
又是一年毕业季,很多应届生还没来得及感受毕业的喜悦,便已陷入了失业的焦虑与迷茫之中。
就在毕业前,他们还信心满满、准备在职场大展拳脚,然而在实际求职过程中却屡屡碰壁...
近期,普林斯顿、康奈尔、耶鲁等顶尖名校的毕业生们,纷纷在社交媒体发出求助--自己投递了上百份简历,面试机会却屈指可数,甚至至今0offer。
"到底有谁能找到工作啊???"
当前求职难度远超预期。本地学生尚且如此,留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挑战更是巨大。
究竟是就业市场紧缩,还是曾经耀眼的名校光环正在减弱?让我们来看看这场名校毕业生背后的"就业危机"究竟怎么回事儿!
不久前,普林斯顿大学面向2025届毕业生发起了新一轮"After Princeton"职业意向调查,共收到有效反馈501份,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约40%。
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学生在走出校园时仍处于求职状态,尚未敲定首份工作。这不仅打破了人们对顶尖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入职"的固有印象,也引发了外界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广泛讨论。
学术道路收窄,理工科学生转向企业赛道
受疫情后科研经费削减的影响,许多原本计划进入学术界的理工科学生不得不调整方向,转而投身企业实习或全职岗位。数据显示,今年仅有12.6%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或从事学术研究,较以往17%-19%的比例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更多学生开始探索金融、咨询、工程、科技、医疗等多个领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职业路径。这也意味着,即便是普林斯顿这样的顶尖学府,毕业生的职业走向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金融与科技满意度高,文科赛道依旧艰难
从就业满意度来看,金融与科技行业依然是毕业生心中的"香饽饽"。数据显示,约85%进入金融行业的毕业生对首份工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软件工程领域的满意度更是高达92%。此外,部分选择创业的学生也反馈出超出预期的成就感。
但相比之下,公共卫生、媒体出版及艺术等偏文科方向的同学则面临更大挑战。超过80%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仍在等待机会,尤其是文科背景的学生,53%的同学至今仍未落实任何职位。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正在考验这批精英学子的职业选择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薪资预期稳中有升,远超社会平均水平
谈到薪资,普林斯顿毕业生最常给出的年收入预期区间仍集中在3万至5.9万美元之间,与去年基本持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期望年薪达到或超过9万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远高于美国75%工薪阶层的平均收入水平。
这也反映出一个趋势:即便就业节奏放缓,这些顶尖人才对自身价值的定位依然坚定,且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经济环境动荡,行业招聘紧缩
近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增长放缓。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众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削减成本、应对市场的
不确定性,企业都在谨慎控制招聘人数。
Meta、Amazon、Google、Microsoft等巨头过去一年累计裁员超十万人,并大幅削减校招规模(如Google缩减超30%)。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匹配的能力,即便拥有名校光环,毕业生也难
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学生思维转化到职场思维
求职和标准化考试不同,核心逻辑是"人岗匹配"。在面试的时候,很多问题并不是答的对就是满分,就会被录取。
每一家企业在招聘时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根据业务重点、战略方向、行业趋势、经济预期,团队文化甚至是部门负责人的用人习惯等等。
但在校生无法触及到这些内部信息。
这也是为何,networking对于北美职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校友、行业活动、
LinkedIn主动沟通,才能了解岗位的真实需求和企业及团队的风格。
根据LinkedIn数据:内推(Referral)获面试机会概率是海投的5-10倍。
关注社会及行业动态,顺势而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习前沿技能 搭建人脉,积极社交与交流 培养职场核心竞争力和必备技能
比病毒更可怕!中国情侣携带"致命真菌"入境美国,女友被逮捕...
哈佛演讲的女留学生, 为何被群嘲? 网民:留在国外别回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