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星期三

新加坡有哪些主要银行?最新盘点与特色介绍

新加坡有哪些顶级银行?

新加坡,正式名称为新加坡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主权岛屿国家和城邦。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和投资和运营的黄金地点,除了本地银行外,许多银行也选择在这里设立当地办事处。本文将在下面的列表中介绍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信息。新加坡的"顶级"银行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不过,这里不会把它列入名单,因为它是新加坡的中央银行,负责监管新加坡的金融机构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

图片

与美国金管局相对应的机构将是美联储。在这份名单中,会看到三家遍布全岛的本地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和大华银行,以及许多其它在当地经营的银行,尽管规模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新加坡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这些措施让新加坡本土银行得以蓬勃发展和壮大,然后才允许来自渣打等外国银行的竞争。

新加坡发展银行(DBS)

它成立于1968年,是新加坡本土银行之一;它迅速成长为世界顶级银行之一,在资产、市值和利润方面也是东南亚最大的银行,在17个不同的国家拥有300多家分行。通过收购新加坡另一家家喻户晓的银行POSB,星展银行可以使用其自动柜员机网络,使其成为拥有约700台自动柜员机的本地银行中最广泛的银行。

星展银行(DBS Bank)

连续第四年被领先的行业刊物《欧洲货币》(Euromoney)评为"全球最佳银行"。它还获得了"全球最佳数字银行"的荣誉,这是同一家机构首次获得这两个头衔。星展银行非常重视数字化转型和执行数字化转型的商业智慧,专注于提供无缝数字体验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并真正实现了其口号"生活更多,银行更少"。

华侨银行

排名第二的是另一家本地银行华侨银行,它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银行,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中华商业银行)。十多年来,华侨银行还获得了各种荣誉,如东盟年度中小企业银行。在数字化方面,它没有落后,近年来因其卓越的数字化和易用性赢得了无数奖项。它的管理资产和利润仅次于星展银行,在东南亚地区排名第一。新加坡银行也是华侨银行的重要子公司之一,本身就是一家实力雄厚的银行。该私人银行主要服务于全球主要市场的高净值个人,截至2022年3月底,其资产管理规模为1190亿美元。

大华银行(UOB)

大华银行最早成立于1935年,当时马来西亚商人魏庆清(Wee Kheng Chiang)和其他六位朋友筹集了100万新元,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当地银行,这个名字也强调了它与新加坡华人的关系。1970年上市后,通过一系列战略收购,公司在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主要海外市场扩大了国内业务。目前,它在新加坡拥有68家分支机构,在亚太地区、西欧和北美的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00多家办事处。在资产和利润方面,它也是东南亚第三大银行(仅次于星展银行和华侨银行),并赢得了业内知名机构的广泛赞誉和奖励。

渣打银行(SCB)

新加坡渣打银行是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金融集团的子公司,在全球59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在新加坡,渣打银行于1859年开设第一家分行。1999年10月,他们成为首批获得合格全面银行许可证的四家国际银行之一,允许建立更多的服务地点并扩大业务。渣打银行提供全套的消费者银行业务、企业和机构银行业务以及全球市场服务,并拥有其全球业务领导、技术运营和创新中心。多年来,该银行的网络已扩展到超过13个分支机构,包括4个优先银行中心,1个国际银行和优先私人中心,以及23台自动取款机。多年来,SCB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它还与其他五家银行共享ATM5网络,即花旗银行,马来亚银行,汇丰银行,SBI, SCB和中国银行,允许客户访问遍布新加坡的200多台ATM机。

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新加坡有限公司是美国主要金融集团花旗集团的一个分支,于2004年6月28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但在此之前,于1902年开始运营,并于1999年成为首批获得合格的全面银行牌照的四家银行之一。早在2004年,为了进一步重申对新加坡的承诺,花旗银行在新加坡成立了花旗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花旗银行新加坡有限公司,实收资本为15亿新元。此后,花旗新加坡扩大了业务运营。因此,它们是当地最重要的外资银行雇主。创新实验室和亚太花旗服务中心等重要战略中心也在这里。新加坡花旗银行的收入围绕着三个关键支柱,财富管理产品及服务;无担保产品,如信用卡和个人信用额度担保产品包括住房贷款和股票融资。与渣打银行一样,它也是六家银行共享的ATM5网络的一部分,客户可以在新加坡各地使用200多台自动取款机。

马来亚银行

就销售额而言,马来亚银行是东南亚第三大银行,就资产而言,马来亚银行是第四大银行,在18个国家拥有超过2,600家分行,其中包括所有10个东盟国家。马来亚银行新加坡是马来西亚最大银行的新加坡分行,自1960年12月在南桥路开设第一家分行以来,一直在当地开展业务。2001年,它获得了金管局颁发的合格的全面银行牌照,并与其他五家银行一起,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今天,它通过22个分支机构和超过35台本地自动取款机的分销网络,采用面向本地的方式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与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一样,它是新加坡唯一一个共享的ATM5网络的一部分,可以使用200多台自动取款机。马来亚银行为个人、企业和公司提供广泛的产品和服务,从消费者和企业银行到伊斯兰银行,并于2015年被确定为新加坡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汇丰新加坡(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附属银行)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银行之一,成立于1877年12月。由于其根深蒂固的历史和业务,它于2001年获得了合格的全面银行执照。从那时起,它已经成长为银行业的杰出人物,为跨国公司,本土企业,私人银行客户以及机构和零售客户提供服务。汇丰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选择,如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商业、投资和私人银行、保险、受托人服务以及资本市场服务。汇丰银行新加坡分行在科利尔码头原址开设了140多年,并于2020年迁至滨海湾金融中心的新总部。因此,汇丰新加坡在岛上的关键地点拥有强大的零售网络。汇丰银行拥有9家分行,配备齐全的现金存款设施和自助终端,21台本地自动取款机,以及200多台共享的ATM5网络,以及24/7电子手机银行,满足各种银行需求。

中国银行(BOC)

中国银行于1936年在新加坡设立了分行,是新加坡拥有合格银行牌照的10家银行之一,通过ATM5网络在当地主要地点拥有超过22家分支机构和200多台自动柜员机。中行新加坡分行位于新加坡的战略位置,代表总行运营,管理多个区域和全球业务中心,业务范围从亚太地区扩展到全球市场。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利用中国银行集团广泛的全球网络,结合本地经验和优势,通过综合业务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套银行服务。中国银行还通过提供全面的人民币服务和领先的全球人民币产品,积极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和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发展。凭借对创新和发展的承诺,中国银行的努力在新加坡得到了认可,成为2016年第一家被授予"商业中国企业奖"的中国企业,并在多年来在各种协会中担任重要职务。

印度国家银行(SBI)

BI Singapore是印度国家银行的子公司,印度国家银行是印度最大的商业银行,在资产,存款,利润,分支机构,客户和员工方面。它于1977年以离岸银行执照在新加坡开展业务。今天,它拥有一个合格的全面银行牌照,拥有5个零售分支机构的分销网络,19台SBI自动取款机,以及通过全岛共享的ATM5网络的200多台自动取款机。通过一系列零售银行产品来补充其现有的企业银行产品,SBI可以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从储蓄账户和定期存款到由复合相关产品和固定利率产品组成的抵押贷款。一个流行的功能是印度卢比(INR)汇款的即时转账设施,人们可以将钱转移到印度国家银行集团的22,000多个分支机构,允许居住在新加坡的人向家人和朋友汇款。他们还提供与另一种汇款服务的连接,在这种服务中,人们可以将印度卢比转移到印度其它银行的8万多家支持的分行。此外还迎合了东南亚和南亚的商业和批发银行业务。对于银团活动,它负责亚太地区,并通过作为牵头安排人和参与者,与周围的重要银行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中国工商银行(ICBC)

工行新加坡分行是该银行1993年开设的第一家海外机构,并于2012年获得金管局颁发的合格的"全面银行牌照"。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被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为大中华区以外第一家人民币清算行,也是新加坡唯一一家人民币清算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零售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机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人民币清算业务等,提供优质的人民币产品。作为首家在新加坡设立债务资本市场团队的中资银行,他们可以利用工行的各种能力和中国专业知识,更好地满足领先的跨国公司和中新公司在中国境内外扩大贸易和投资的需求。凭借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网络、强大的资金能力、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全球化的机构网络,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已成为新加坡首选的人民币银行。

图片

本出版物仅供一般参考用途,并不旨在涵盖其涉及的主题的每个方面。它并非旨在成为您应依赖的建议。在根据本出版物的内容采取或避免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您必须获得专业人士或专家的建议。本出版物中的资讯不构成友腾移民或其关联公司的法律、税务或其它专业建议。此前结果不保证类似结果。我们不就出版文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或最新作出任何明示或隐含的声明、保证或担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领英防封号实用指南——这三类行为分分钟被封号!

每天都有职场人因误触规则痛失经营数年的领英账号 —— 精心积累的 5000 + 行业人脉清零,客户线索池瞬间 每天都有职场人因误触规则痛失经营数年的领英账号 —— 精心积累的 5000 + 行业人脉清零,客户线索池瞬间蒸发。据平台数据,超 60% 封号源于用户对基础规则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