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北美留学生观察
2025年6月19日,一起震动中英两国社会的性侵案件迎来终审定罪。
年仅27岁的中国留学生 Zhenhao Zou(邹某)因涉嫌多起对女性实施性暴力、迷奸、偷拍等恶性行为,被英国法院裁定:犯有11项强奸罪、3项偷窥罪、10项持有极端色情影像罪、1项非法拘禁罪及3项持有意图性侵的管制药物罪,被判无期徒刑,最低服刑24年。
他是UCL博士,是"高知精英",却也是"英国司法史上最猖獗的性掠夺者之一"。这是一次司法系统对加害者的严惩,也是一场由受害者勇气促成的正义落地。
01
案件远不止"11项强奸罪"那么简单
邹某的罪行跨越中英两国,时间跨度长达4年。他曾在伦敦与中国分别实施多起性侵,警方在其公寓中查获了1270段影像资料、58段强奸录像以及受害者的私人物品"战利品箱"。他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与受害女性建立联系,并在聚会中下药迷奸。
初审确认的受害者超过10人,判决公布后,又有24位女性勇敢站出。警方研判,受害人数或超50人。
02
"你只是他游戏中的一颗棋子"
审判过程中,伦敦内城区刑事法院的法官毫不讳言地指出:邹某"几乎不理解'同意'的含义","将女性视为性玩物,施暴手法极具控制欲、操作性和预谋性。"
庭审中,邹某称录像中的性行为均为双方自愿。检方质问其对 "与沉睡中的女性发生关系" 感到兴奋的原因时,他给出 "因为我失眠" 的回应,并表示是对方没有反应让他感到兴奋。
对于喜欢性侵女性的询问,他称受色情影片影响。当检方询问其在女性不知情状况下的行为是否让他 "感到强大" 时,他脸上出现诡异笑容,被追问时,他称自己各方面优秀。
面对具体指控,邹某也有不同的说辞。
对于未经允许拍睡着女子照片,他称只拍脸不属性行为;对于女子在性侵时尖叫、喊 "我恨你" 的视频,他说是 "剧本的一部分";对于手机里的相关影片,他称不知何时下载、不记得是否看过。
(图片来源:BBC)
心理评估报告显示:邹某至今未能正视自己的罪行,依旧对女性群体构成严重威胁。
03
从UCL博士生到"英国史上最猖獗的性侵犯之一"
邹某出身优渥,曾就读广东工业大学,后赴英国攻读硕士及博士。
他在伦敦高档公寓居住,参与中国线上相亲节目,甚至在私下炫耀"性能力"与"猎艳记录"。
案情最终曝光源自一名中国女生Beth在社交媒体勇敢发声,激发了另一名受害者Clara报警,并促使警方启动全面调查。两人的证词是破案关键。
正是她们的勇气,揭开了这个隐秘且令人震惊的猎捕网络。
04
留学生性侵案中的沉默与崩溃
在Beth和Clara之前,更多女性选择了沉默。许多受害者表示,因语言障碍、法律陌生、害怕污名或学业受影响,她们不敢报警。
英国东亚女性权益组织指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并不是不能改变。"
这场判决也释放出明确信号:即使受害者初期沉默,司法系统仍可以通过科技证据、行为模式、社交记录等还原真相。每一位受害者都不该被独自留在黑暗中。
05
高知光环之下,是谁在纵容暴力?
邹某案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因其暴行本身,更因为他身上带着一连串的标签——UCL博士生、家境优渥、中国留学生、科研精英。这些原本象征"自律""聪明""体面"的身份,反而在此案中成了遮蔽真相的迷雾。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起案件暴露出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生存语境中的灰色地带:
一边是家庭和社会施加的高度期待,要求他们出人头地、完美无瑕;另一边,却常常忽视了个体情绪、心理健康,甚至隐藏的反社会倾向与暴力行为。
"不能失败""不能丢人""不能闯祸"的文化叙事,为"完美人设"提供了坚固外壳,也让邹某这样的加害者更加擅长伪装。而那些在沉默中挣扎的受害者,却往往因为对方的学历与背景,被舆论反复质疑:"他会这样?你是不是误会了?"
我们必须正视:不是所有的加害者都"看起来就不正常",有些人甚至恰恰躲在"体面"与"优秀"的人设里,肆意伤害、反复施暴。
06
留学生,不是"例外人群"
出国留学,不只是开启一段学术旅程,更意味着进入一套新的法律、文化与社会秩序。无论你来自哪里、学习什么,身份从来不是豁免违法的理由。
留学生不是特殊群体,更不应成为法律监管的盲点或漏洞。
与其对犯罪者的高学历与留学背景感到震惊,不如正视一个事实:守法自律、尊重他人、理解同意原则,是每一位身处异国的青年最基本的素养与责任。
除此之外,我们更需要反思:
如何在异国他乡增强 性别教育与边界意识?
如何让"守法意识"成为留学生的"护身符"?
如何建立更友好、可信的举报机制,鼓励受害者发声?
在全球化语境中,每一位中国留学生的言行,都是对国家形象的映射,对法治价值的实践。而一个健康的留学群体,也应当是既有追光之志,也知敬畏之心的群体。
07
正义已落地,沉默不再合理
"你不是一个人。"
"你没有错。"
"不是你喝多了,不是你不够清醒,不是你应该识人更准。"
Beth、Clara、Alice、Rachel……感谢每一位站出来的女孩,是她们的声音,让正义得以落地,也照亮了无数沉默者前行的路。
让我们记住她们的声音,也别忘了留学生的这句箴言:
出国读书,不只是学术能力的试炼,更是价值观与法律素养的双重考验。
守法,是留学旅途上的底线。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正义,有时迟到,但从不缺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