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真实的自我
本期KIT采访对象来自三士渡2024-25Fall美本新生学员段同学,本申请季成功斩获:
西北大学、南加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佐治亚理工、明德学院等众多美国顶尖名校录取!
段同学的申请季并非一帆风顺的,早申阶段收到了西北Defer的通知,后用两封充满诚意的"求爱信",在RD阶段扭转乾坤,最终收获了"紫色浪潮"的入场券,成功拿下平和AP史上的第一枚西北offer!
今天主页菌带来了段同学的最新录取经历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段同学录取档案
# 申请背景:
🏫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AP体系
🎯 GPA4.0 / SAT1550 / 托福109
💡 申请心理学方向
主要活动和奖项:
🧠Brain bee竞赛二等奖
✍John Locke Merit Prize
🏅哈佛国际评论金奖
📚儿童公益支教社团
🥏校飞盘队
📑布朗大学夏校
👨🔬认知科学线上科研
📢心理知识科普讲座
🧩拼图疗愈活动
01
如何确定申请方向的?
我的申请规划起步相对较晚。直至高一入读平和AP前,才最终决定选择国际教育路径。
高一上学期,我仍处于适应期,对未来专业方向并不清晰,仅知需维持良好校内成绩,并随大流考取了托福。当时尚未意识到美本申请前期规划的复杂性与长远性。
幸运的是,高一时期我无意中做出了三个关键选择——
1️⃣选修AP心理学:
课程难度适中,使我得以广泛接触心理学流派,积累理论基础。其魅力在于能解释生活现象(如消费决策、性格成因),让我感受到学科的实用价值。选择一门易于入门且感兴趣的通识课,是前期探索专业的有效途径。
2️⃣加入公益支教社团:
该社团旨在通过线上英语教学,为河北、天津等资源匮乏地区的儿童提供支持,培养其自信与表达能力。我投入大量精力,高中三年坚持每周备课、授课、与家长沟通反馈。
高二担任社长期间,还负责协调近50个班级的出勤、组织讲师培训等运营工作。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务,却是社团运作的基石。长期的坚持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们显著的进步,收获了超越成绩衡量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3️⃣加入校飞盘队:
作为一项竞技性强且强调团队协作的运动,飞盘带给我友谊、成长与灵感。三年间,我们经历了联赛与公开赛双冠的高峰,也度过了队员更替的低谷。
这项运动独特的"飞盘精神"(熟知规则、避免碰撞、公平竞争、享受比赛、尊重沟通)以及鼓励男女协作的特点,让我思考其对参与者身心的积极影响。
这三条看似关联度不高的"线索"——心理学入门课、公益社团、运动爱好——在三士渡规划老师的帮助下,被整合成一个立体的申请形象:
"具备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兴趣广泛且善于探索事物深层联系"的申请者,并聚焦于发展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方向。
02
可以分享一下夏校和竞赛经历吗?
✅布朗大学夏校
高一下学期我参加了布朗大学夏校 (Brown Summer Program),主题为"Human Development",结合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学探讨人生阶段挑战与应对。虽非学分项目且竞争不激烈,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线下机会。
由此可见,从高一下学期刚开始准备申请确实会容易错过很多机会,包括夏校、科研、竞赛等周期性强的项目,很多需要提前半年开始规划。
✅Brain bee脑科学竞赛
我在高二参与了Brain bee竞赛,获得了全国赛二等奖。
这个竞赛对我的影响很大,本来我打算主要围绕发展心理学的方向申请,但接触了神经科学之后,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可能更偏向生物和心理的跨学科方向。
美本申请对专业没有特别强的限制,整体在一个大框架内自圆其说就行。所以我打算在这个方向上再深入,就参与了一个认知神经科学的线上科研。
✅认知科学线上科研
这个线上科研是在三士渡推荐的第三方机构做的,我感觉体验很不错。
模式主要是教授授课结合Project,再加一个论文产出。其实高中阶段想要做深程度的科研是很难的,能拿到教授的推荐信已经是达成阶段性目标了。
✅HIR和John Locke写作比赛
这两个分别是社评类和学科类的写作竞赛,得益于三士渡导师在选题构思、研究与修改环节的精准辅导,我分别拿到了全球的金奖和Merit Prize,省去了另寻资源的麻烦。
03
可以分享一下选校过程吗?
被Defer之后做了哪些措施?
当时和规划老师讨论选校时,我希望的是找一个地理位置在城郊,不是特别村也不是特别闹的学校,最好规模中偏大,资源多,有体育比赛可以看。现在来看西北真的是很适配。
我建议大家还是多做School Research,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动力和明确的目标。
收到西北Defer通知后难免失落。三士渡的老师敏锐察觉并开导我:Defer意味着硬性条件已基本达标,重点在于展示与西北的匹配度。
所以我们写了两篇Love Letter,在春节前和寒假刚结束的时候。Love Letter的逻辑本身很简单,但是挖掘这些匹配点也挺耗精力的。本来在高三做的活动就不是特别多,有些也都在之前已经写过。
这个时候老师们就引导我聚焦生活细节(如拼图疗愈、乐队即兴表演),阐释其如何体现运用心理学知识缓解压力、积极生活的态度,展现学科与生活的融合,使我的Love Letter也更有个人特点了。
04
主文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在构思主文书时,我最初考虑围绕亲情展开,并已完成初稿。然而,经过与规划老师、文书老师共同审阅,特别是静置一段时间后再看,我们一致认为该稿在深度或独特性上尚有欠缺。
后来,我们突然想到了贯穿我中学阶段的一个昵称——"段妈妈"——并决定将其作为核心切入点。
"段妈妈"这一形象,顾名思义,隐含了我日常中"爱操心"的特质。
具体表现在:提醒同学保持桌面整洁、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出游时携带充电宝和整包纸巾、飞盘比赛时分享香蕉等。这些细微的关怀行为,使我在集体中扮演了类似"妈妈"的角色,也催生了这个昵称。
这个被不同时期的同学不约而同赋予的称呼,本身就印证了某种特质与我个人形象的契合度,而这正是主文书最需展现的:真实的自我,因此这也成为了我文书的主线。
文书沿着我的认知变化展开:起初,我对这个称呼感到尴尬甚至不解;逐渐地,我开始接纳它,并反思家庭教养如何塑造了我乐于关照他人的性格;进而,我思考这种对身边人的细致关怀能否推及更广的层面——
例如,在帮助资源匮乏儿童(如公益支教项目中)时,我如何超越"妈妈"的角色,以"兄长"的身份,在学业之外给予他们信心和支持。
因此,整篇文书的脉络是:从获得昵称、理解其行为基础,到最终将这种"关怀"的精神拓展至更广阔的社会责任领域。
05
与三士渡的合作体验如何?
✅精准高效的规划风格:
初次面谈,规划导师专业高效的风格便令我印象深刻。导师迅速将我零散的活动与模糊的想法整合成鲜活形象,缓解了我的焦虑。
申请季前的每次沟通都高效务实,决策过程注重我的想法,使申请形象日益丰满、思路渐清,为后续文书奠定基础。
✅优秀的匹配机制与文书协作:
因为三士渡优秀的匹配机制,让我又遇到了一位很投缘的文书老师。我很喜欢文书导师的风格,有好的灵感我们会立马讨论,有文字上的问题我们直接修改,而不是一遍遍去慢慢"磨"。这种协作方式保障了文书的真实流畅。
"三士渡"之名于我而言,代表着规划、文书、行政三位一直陪伴着我的"士",带我度过了这场充满挑战的旅程。收获西北Offer的喜悦,既是个人努力的证明,也是团队协作的胜利。
老师们不仅提供专业支持,更给予强大的心理支撑,体现了机构专业高效之外的人情味。
06
对未来的申请者有什么想说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住好的GPA,也就是课程体系中的校内成绩,同时标化也得拿得出手。
不论美本是多么讲究Holistic Review,说到底GPA和标化还是敲门砖,这往往决定了我们能申请的学校的整体区间。观察自己身边的录取情况,基本整体结果与成绩是呈正相关的。
所以务必要保持优异或稳定上升的GPA,并尽早攻克标化。
👉还有一个所有人都逃不过的问题就是"时间管理"。
我基本每天都在践行"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所以与其说分享怎样管理好时间,我更擅长的是应对拖拉和随之而来的焦虑。
现在能让我们分心的东西太多了,但我每次在Deadline前都能把"快要完蛋了"的焦虑转换成动力。
我慢慢习惯了自己从轻松到紧绷的状态。所以希望大家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不是拖延,我只是节奏不一样而已。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心!篮球和游戏中有句俗话说,"自信是射手的第七件装备"。这句话同样适合美本申请。
想要有个好的申请结果,就像把那颗球投进框里,需要长期以来不断的卷成绩、卷标化、卷活动。最后到了申请季,到了"正式的赛场上",还得把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
这些其实都离不开信心,所以特别希望大家都能思考一下,自己做什么最有热情,学什么最有信心,然后一直坚定地做下去就行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