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学到留下:留学生在美就业及创业指南


前段时间,"斯坦福大学博士上岸乡镇公务员"引发热议,不少人调侃:
"宇宙的尽头,难道真的是考公考编?"
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拥有斯坦福大学这样顶尖学府博士学位的人才,从本科到博士学的都是物理学,难道不是应该从事与其学术背景更为匹配的工作,进入科研行业吗?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偏好,但其背后的留学成本让人难以忽视。
斯坦福的物理学博士一旦走上了这样的工作岗位,他过去数十年学的专业知识是不是就算"归零"了?
这几年,考公逐渐成为毕业生择业的热门方向。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300万人。
近年来,不少人觉得就业市场饱和度很好,同一领域求职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这让很多留学生感叹:
"真的是越来越卷了!"
在斯坦福物理学博士考公之前,也有过哈佛毕业生、耶鲁毕业生考公的消息。
越来越窄的路,越来越少的机会,让广大学子倍感艰难
毕竟,培养一个人才并非易事。从小学到双一流本科毕业,林林总总的费用加起来基本也要上百万。
要是选择出国留学,费用要更加高昂得多。
等孩子们毕业了,又要面对高房价的压力,哪怕是就业热门领域的IT行业,凑足一线城市的买房钱也要干20多年。
这种形势下,"毕业即失业"是很多留学生用来调侃自己的说法。
豆瓣小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在2020年5月成立之时,还只有几千人,如今已经突破了5万。


另一边,华为、腾讯等国内大厂越来越难进、越来越卷,哪怕是海外名校的文凭、海外的工作经验,也难以换来大厂的录取。
就算进了大厂,在"围城"中同样难熬。面对"卡脖子""断链子"等问题,996的快节奏高强度氛围,让不少人出现了健康问题。
在种种压力之下,不少人开始思考:
"在另一个国度,是否有机会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今年4月20日,清华大学宣布:
被《纽约时报》称为"数学皇帝""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从哈佛大学退休,受聘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创建多所数学研究中心,对中国的数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丘成桐凭一己之力,让清华数学专业上升71位,可见其实力。
许晨阳,一位北大数学系的高材生,尽管他曾拒绝美国的邀请,回国任教,六年后却再次选择了美国。
他曾留下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话语。
许晨阳说,国内学术界过于在意资历,年轻的学者即使有出色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支持;
学术界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影响了真正有志于科研的学者的积极性。
当下,对于广大留学生来说,如果计划回国发展,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回国之前,要先对就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尤其对于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更要知道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尤其是高精尖行业;
对于有志向带动行业发展、下功夫钻研前沿难题的留学生来说,在顶尖的的学术环境中多浸泡几年,而不是直接回国就业,是更好的选择。
在顶尖的科研环境中,积累学术研究成果、人脉、经验,对个人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023学年,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全球排名第一的计算机专业中,有2955名中国留学生,占国际生总人数的47%。八成毕业生选择留在美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