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各种攻略满天飞,动不动就说要发一堆论文、拿一堆引用,好像不搞学术就没戏似的。
先说个很多人容易误解的地方:NIW申请真不是非得有论文才行。
学术背景强当然好,但如果你是在业界混的,比如CS(计算机科学)领域,压根没时间也没机会发论文,咋办?别慌,你照样有路走。关键在于怎么把自己的资历"包装"得更有说服力。
比如,你可以去争取一些行业内的奖项,哪怕是小众点的比赛或者公司内部的表彰,能拿个名头就比啥都没有强。
还有,像做评委、参加行业会议当个嘉宾,这些经历也能加分。别嫌麻烦,这些小细节凑一块儿,能让你的申请材料看起来更有分量。
再一个,NIW申请里很重要的一块是推荐信。这东西不是随便找几个人写几句好话就行,得有针对性。
最好能找一些在行业里有头有脸、title听着就厉害的人帮你写。比如你在CS领域混,认识几个大厂的资深工程师或者团队lead,让他们给你背书,效果肯定比随便找个同事强多了。
当然,推荐信的内容得围绕你的"proposed endeavor"(提议的事业计划)来写。
这个部分是NIW申请的重头戏,得证明你做的事儿对美国有"national importance"(国家重要性)和"substantial merit"(实质性价值)。说白了,移民局想知道你为啥值得他们豁免劳工证直接给你绿卡。
你得讲个好故事,把自己的工作跟美国的大利益挂上钩。比如你是搞AI的,可以说你的项目能推动医疗、金融或者国防领域的进步,移民局吃这套。
但纯业界的申请人,别直接套学术界的模板,学术那套动不动就聊论文引用,业界得更接地气,突出实际贡献和行业影响力。
说到推荐信,我自己当时也挺头疼,本来打算一个一个去联系人,结果发现找个靠谱的律所能省不少事儿。律所的好处是他们有现成的模板,告诉你怎么写、找谁写,甚至能帮你润色。
我当时先问了导师,打算让他帮忙写一封,没想到他直接说"我帮你把其他推荐人也找齐吧",直接省了我一堆跑腿的功夫,真的感激得不行。所以啊,如果你有靠谱的导师或者人脉,赶紧用起来,能少走不少弯路。
当然,推荐信这块还是得自己把关,别完全指望别人,内容得真实,不能瞎编,不然移民局查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至于NIW的门槛,网上其实已经有很多经验分享了。学术背景的申请人,一般有两三篇论文、十来个引用,基本就算稳了。
当然越多越好,但也不用太焦虑。如果你还在学校,赶紧多跟实验室的PhD或者教授混熟了,去打打杂,哪怕混个七八九作,挂个名也比啥都没有强。
这种操作是最快的办法,尤其是对还在读的学生来说,资源多,机会也多。
我认识一个朋友,本来啥学术背景都没有,就靠着帮实验室跑数据、写代码,最后挂了几个co-author,硬是把材料凑齐了,最后顺利过了。所以啊,条件不够就去创造条件,别干等着。
不过话说回来,NIW申请里还有个大问题得掰扯清楚:到底要不要找律所?这个问题其实因人而异。我个人感觉,除非你有特别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不然还是别DIY(自己弄)了。
申请NIW不是简单填个表就完事儿,材料准备、证据整理、法律条款的应对,哪样都得费心思。
市面上的律所确实良莠不齐,有的收费高得离谱,有的还不太靠谱,但一个好律所能帮你省不少麻烦。
关键是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挑,比如你背景复杂、材料不好整理,那就找个经验丰富、手把手带你的律所;要是你背景还行,材料也齐全,可能随便找个性价比高的就够了。
总之,别贪便宜,也别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拿到PD(优先日期)才是王道,后面的事儿才能慢慢盘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