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活在“百年不遇”的坎儿上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彼岸国际立场)

五年前,当新冠疫情来袭时,不用上班上学的兴奋搅拌着每天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的恐惧,生活从此变得不再一样——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每周五天、朝九晚五地奔波于家和办公室之间,还被养成了每天户外快走一万步的习惯。也就是在那时,我才得知一百年前的1918曾爆发过类似的瘟疫,但似乎从未被人提起,直到这样的瘟疫再次降临。

时间快进五年,我们这群劫后余生的人,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眼看着世界继续太平盛世,科技继续日新月异。虽然50年一遇的高通胀闪了我们一下,但多亏了美联储那满满当当的工具箱,也就只是闪了一下,并没能阻挡股市继续接连创下新高——直到三个月前。然后,一场早就警告过你们会发生、你们也选择让它发生的关税大戏,终于上演,把我们这些寿命不足百年的凡人,再一次拉回到一百年前的时光。

美元的金融帝国

战后的美国,说白了,就像是一家全球顶级的"金融公司",靠着卖"纸钱"——美元,运营整个世界。而美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超短期的无息债务1971年以前,它还有黄金作为担保;但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就只能靠美国政府的信用"撑场面"了。各国通过国际贸易,用真实的商品和劳动成果换取美元,再用这些美元去购买美国的长期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简单说,就是用实物换空头,用产出换承诺。对美国来说,这几乎是天下最划算的买卖:凭一张能无限展期、永不兑付的"支票",就能换来全球源源不断的商品与资本

这个机制不仅稳固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还让美国人享受到便宜货和低成本融资的双重好处——沃尔玛的商品堆满了中国制造,美债市场又被中国、日本、德国、沙特接盘。最终,美国构建出一个全球离不开的美元循环体系,一个以美国信用为锚、以全球信任为支点的超级金融引力场。听起来疯狂,但运行得非常丝滑—— 前提是:大家都愿意相信这张"支票"不会跳票。

川普与谈判艺术

可是,一个从纽约皇后区开发商家庭走出来的富二代不这么看美国和世界——川普从年轻的时候就对外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及美国对全球的慷慨援助深表不满。在几十年的采访里,他不停地抱怨:世界对美国不公平,如果有一天他当总统,他一定要找回这个公平!说这话的时候,他也许没有想过真的要当总统。毕竟,做开发商,在曼哈顿他吃得开。凭着跟Roy Cohn学到的"永不认错、绝不道歉"的做人原则,在这个遵行"丛林法则"的生意圈子里,他混得风生水起。开发商嘛,除了面对银行和投资人,都是响当当的甲方。为了炫耀自己的"谈判"能力,他曾当着记者的面,让一个恰好来工地的门窗供应商把谈好的价格再砍10%。供应商苦笑着勉强答应了,没钱赚强过没活干,何况做过川普的项目对于将来投标别的项目还是会有帮助,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川普得意地笑了,小小的得逞让他觉得自己对人性的拿捏手到擒来。

即便对于银行和投资人,他也相信可以拿捏到位:你的钱在我操盘的项目上,想拿回你的钱,也还是我说了算。当他第一次跟代表债权人的Wilbur Ross谈判时,川普一开口就底气十足:"你的债权人很幸运!能拿回25%的本金。"可Wilbur不吃这一套,直怼回去:"不!他们要拿回100%的本金,外加累积利息和质押的股权,还要改组董事会和管理层。"一番争执之后,Wilbur扔下一句:"我们会追讨你的个人资产!",起身就走。后来,当上川普第一任期商务部长的Wilbur在其回忆录里写道:直到Wilbur庆祝85岁(2022年)的生日晚宴上,川普还在讲这个故事——Wilbur当年的直率让他震惊不已。
看来,自以为能拿捏人性的,也会被人拿捏,就像我们小时候念的另类儿歌——"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美国"大哥"的账本

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能走到今天,说到底,总设计师和总操盘手都是美国。为了重启全球经济、掌控国际秩序,美国用"不对等的市场准入"与"长期的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美元,用盟友安全保障作为交换,悄悄地削弱了他们的军备发展能力。五大洲七大洋,都在美军的巡逻与基地覆盖之下——妥妥的"世界警察"。

这笔账,战后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算得很清楚:全球政治话语权、美元霸权地位、制度模板的全球推广,还有文化与价值观的全球感染力。贸易账户上的逆差,不过是资本账户盈余的代价(见下图);制造业外包,换来的是廉价商品和低通胀;而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本,也都源源不断地涌向这个超级金融引力场。

然而,历史早就写下无数类似的篇章:繁荣之下,危机总会悄悄滋生。这世上,哪有百好无忧、一劳永逸的省心事?做大哥得花钱,做个德艺双馨的大哥,那就更得靠大把银子撑着。就像《红楼梦》里冷子兴评说曾经风光无限的荣国府:

"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派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家大业大,亏空更大,外人眼里风光无限,翻开账本却全是窟窿——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高达124%2024财年,财政赤字达1.833万亿美元,而利息支出超过1.1万亿美元,不仅超过国防预算,占联邦政府收入的比重更达到18.7%

于是,当一百年前的人都死光了,没人记得那时候发生过什么,后来又是怎么样,思路就又绕回到百年前的老问题:凭什么关税不对等?凭什么给外国这么多援助?凭什么盟友军费那么低还得我们罩着?马斯克甚至问出一句250年前美国国父们建国时就已经吵烂了的话题:"凭什么一个地方法官就能否决总统的行政命令?"人类就是健忘,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一次次拒绝从历史里学习教训。中国的老祖宗早就说过,这叫"记吃不记打"。

在这样的认知重启之下,川普那富二代看世界的眼光和格局就突然显得不那么狭隘了,而他做开发商时惯用的伎俩也不显得那么不体面了。一个毫无理论和逻辑的关税计算公式(见下图),一道对着185个国家——包括那些只有企鹅或只有美军基地的"国家"——同时开征关税的行政命令犹如一声天雷,在我们所有人的头顶炸开。在他面前,这185个"国家"无异于185个门窗供应商,可以任他拿捏,捅上一刀,然后说:"别挣扎,就这一下,反抗的话捅得更深。最终,在人类权力的顶峰,他要尝试同时拿捏全体人类的人性。
上一次这么同时与各国开战的,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东方大清朝的老佛爷,但那一次的结局是被八国联军反过来收拾得落荒而逃。可这回,川普是铁了心要当那个"收拾"别人的狠角色。

父亲的记忆与时代的回响

我爹今年93了,出生在刚刚建立的伪满洲国。他经历了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全面日化的时期,右手的小手指还被日本人的教导主任打到骨折,终生短了一截。15岁跟着东北民主联军(后来的东北野战军)离开家谋生路,进了哈尔滨的军工厂,生产的炮弹打赢了辽沈战役。49年后保送进留苏预备部,但因为中苏关系交恶而没能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大学毕业后投身航天事业,一干30年,直到退休,如今退休的日子已经超过了他上班的日子。他一生勤勉,生活规律而有节制。到现在除了越来越听不到声音,他每天早上依旧按时5点起床,出门活动,能走、会笑,打牌还要争输赢。我猜他一定能活到100岁,看到这一百年来发生过的所有的事情。

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总设计师刚刚南巡,改开的春风即将给中国老百姓带来几千年来最大的财富机会。有一天,60岁的他突然跟我说:"你们这代人早晚还是会赶上战争的。"我当时想,这都哪儿跟哪儿呀。现在,我也活过了100年的一半,突然想起他的话:还真别说,距离上一次世界大战也快过去100年了。以人类的健忘,还真不好说!

等等,也许还不必那么悲观

周末偶尔看到新闻,说已经有50个国家给川普打来电话请求谈判了。越南、阿根廷甚至都表态要和美国互相零关税。马斯克也跳出来鼓吹,要推动美国与欧洲之间建立"零关税自由贸易区"。或许,川普对人性的把握真的很精准。或许,这看起来像是"自杀式"的政策,其实正悄悄地为全球零关税、真正的自由贸易时代打开大门。而美国,依旧是那座矗立在人类道德高峰之上,让我们这些新移民深深敬仰、无比向往的世界灯塔!

看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股票账户,我开心地笑了。
2025年3月34日,沃尔玛家族的亿万富翁继承人Christy Walton在《纽约时报》纸质版刊登的整版广告。图片来源:Bloomberg,摄影师Devon Pendleton
更多资讯+彼岸小助手Beyondfamily

更多阅读

1.  $3万亿市值蒸发,关税引发美股五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2.达利欧:美国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未来三年或迎'财政风暴'

3.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福还是祸?

4. 新孤立主义?特朗普"美国优先"下的投资逻辑

5. 华盛顿的"加密革命":川普、比特币,与金融新秩序!

6. 新增就业15万 vs. 裁员6万+,美国劳动力市场要变天?

7. 进军休斯敦:苹果建厂对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8. 按揭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在美国买房投资还有机会吗?

9. 关税风暴下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

10. 高利率下的博弈:美国出租公寓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美国政府宣布:以生育为目的赴美签证一律拒签!已经生子的将被吊销签证永久拒绝入境

特鲁多执政时代,很多加拿大人发起过修改《公民法》的倡议,要求取消或修改加拿大出生公民权的条款。但特鲁多政府多次反复表示,没有任何必要这么做。而加拿大大选也没有任何政党拿加拿大的旅游生育作为选举议题,所以赴加生子就是替代赴美生子唯一的选择。 2025年4月24日,美国驻华使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