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小红书发布《关于"留学移民"行业不规范营销的治理公告》,两周内对留学移民领域的无资质账号、夸大宣传、虚构案例、隐瞒关键信息等展开专项整治,违规账号将面临限流、禁言乃至封号。
风暴一出,留学圈瞬间炸锅:有人鼓掌叫好,有人心生焦虑,网上讨论褒贬不一。听上去,这场整顿既正义又必要,但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评论区里,不少举报的内容刺痛人心:
📌 有学生称"自己的申请材料被中介私自用来做广告",不但侵犯隐私,还让自己不知不觉成了"成功案例";
📌 有家长愤怒投诉:"合同签完收了全款,几个月不闻不问,催促之后各种借口,最后直接拉黑";
📌 还有人分享被骗经历,明明已经拒绝了中介的服务,却被拿着自己名字反复包装宣传,误导其他留学生上钩。
然而,在拍手叫好的声音中,也有大量留学生对平台"一刀切"的做法表示担忧:
🙁 这次被大批量封禁的账号中,不少是留学在读或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因为亲身经历,更懂得学校、项目、申请细节,分享内容真实实用;
🙁 由于没有公司资质或未完成繁琐认证流程,这些内容创作者直接被"连坐",优质的、接地气的真实信息被快速清空;
🙁 留学生和家长们再次陷入无助状态,很多人只能在评论区或豆瓣到处找推荐,"求靠谱中介""有没有成功案例的顾问",信息差进一步拉大。
一些网友直言:"平台杀完矩阵号,也把真正有用的个人分享一并清理了,剩下的都是大机构广告。"
就连留学顶流暴叔也被封了一阵
有部分提前完成认证的机构在社交平台上松了一口气,表示"已经合规,无需担心",还顺势吸引流量。
但不少留学生指出,认证只是门槛,并不代表服务一定靠谱:"大机构花几百万营销买认证,但真正帮你修改材料的还是临时招的兼职小白。"
一些评论更一针见血:"付给大中介的钱,能真正用在你的申请上的可能不到10%。"可见,即使认证到位,也不能掉以轻心。
这次整顿揭示了留学生和家长的共同痛点:对流程、院校、录取机制的不了解带来了巨大的信息焦虑,而焦虑驱使下的急切心态,正是黑中介、黑账号屡屡得手的关键。
🌱 对留学生来说,这次风波再次提醒:信息焦虑不能用盲信来解决。
🎯 留学申请需要理性看待,稳扎稳打;
🎯 不要被"保录""保签"此类承诺所迷惑;
🎯 合同条款要清晰,并保留书面和聊天记录证据;
🎯 多与校方、学长学姐、靠谱留学论坛交叉验证。
很多留学生呼吁平台:
🛡在认证机制上应区分个人账号与企业账号,为在校生、留学归国人员提供简化的认证渠道,而不是直接抹杀真实经历分享的博主;
🤝 可以结合学校学生身份、留学签证、毕业证等多元材料进行核验,帮助个人创作者合规,而非一刀切清退;
🔍平台要重视真实用户的举报信息,打击虚假承诺、伪造案例等问题,而非只通过认证与否来定生死。
一位网友在评论里说得直白:"能留学的家庭都已经不容易了,别让他们再掉进骗子的坑。"
是的,清理假信息,打击黑产,是平台和社会的责任;但保护那些用心分享、真诚帮扶后来的学长学姐们,也同样重要。
愿每一个留学梦想,都能有真实的灯塔,而不是陷阱的幻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