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大所长版权声明:本文是麦克斯出国旗下"移民研究所"公众号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
◎本文作者 | 大所长
版权声明:本文是麦克斯出国旗下"移民研究所"公众号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这两天日本有个"涨房租事件"闹得挺大。
说的是东京板桥区一栋七层老公寓,年初换了新房东,一位来自中国辽宁、在香港登记公司的人,刚接手没多久,就给整栋住户发了一份通知:8月份起,房租将上涨至原来的2.5倍。
比如原来一个月7万日元(大概3500人民币)的房租,直接涨到19万日元(大概9400人民币)。
这通知一下来,整栋楼的住户都懵了,关键是这还不是一家两家,而是整栋楼所有人都收到了类似的涨价通知。
很多住户第一反应是:你这是想逼我们搬走吧?可新房东并不这么说,他的说法是"香港的房租行情就这样,日本太便宜了,我买的贵,得有投资回报啊"。
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一波接一波,租户们刚表达完不同意涨价的意思,电梯就坏了,而且一坏就是几个月。房东发公告说是"门部件损坏、电路异常",要重新订零件,还得六个月才能修好。
租户当然不信啊,立马打电话给电梯公司,对方一查,说这电梯两个月前刚做完例行检查,根本没出什么问题。而且就算真坏了,那个零件最多一周就能换好,哪用得着六个月?
一听这解释,楼里七楼八楼的老人直接气炸了,有的人每天都要上下都要爬楼梯,还有人干脆减少外出了,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而另一边呢,住户发现那些原本空着的房间,反而开始有人拖着行李箱出入。
好巧不巧一查订房网站,发现这个公寓地址的赫然出现在了民宿平台上。虽然屋主方面狡辩说"只是朋友来住一下"、"没有经营民宿",但图片、价格、出入频率全对得上。
一边大幅涨价,一边说"电梯坏了",再加上被住户发现偷偷转做民宿,说实话,这三连操作要说不是赶人,恐怕没人信。
事情闹到最后,不仅媒体介入了,连日本首相石破茂都被议员拉出来回应。
现在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会重新审视经营管理签证门槛,特别是对于通过经管签证进入日本、购买公寓后违规经营民宿的行为,将加大审查和处罚力度。
简单说,这事儿已经"惊动最高层"。
看完这个事件,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我理解投资人想通过合法方式赚回成本;但另一方面,租房本来就是个双方协商的事情,涨价不成就开始"搞小动作"逼退租客,这种方式,在任何国家都说不过去。
而这件事背后,其实也暴露了当前日本"经营管理签证"这一政策的漏洞。现在的经管签,只要求500万日元(大概25万人民币)注册资本、开个公司,就可以拿到在留资格。
不少人正是看中这个门槛不高,才选择在日本买房做民宿,甚至有人压根没实际经营,纯粹套政策办身份。
我曾说过,任何低门槛的移民政策,一旦被过度利用,就注定会被收紧。
今天我们看到日本可能收紧经管签的苗头,其实背后是很多人的"前车之鉴"——一部分人的操作,不仅影响了公众对外国投资者的观感,更直接波及了未来想通过正规方式去日本生活工作的申请人。
还有一点,咱也得说清楚,日本是个讲秩序的社会,租房有租房的规则。比如你不能随意涨价,要有合理理由、要经双方协商同意;你也不能擅自把普通住宅改成民宿经营,没有备案那就是违法。
你要是真拿"香港行情"来定价,那你干脆去香港买房算了,日本是有自己一套市场机制的,不是哪个房东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这件事对想要办经营管理签证的人也算是个提醒,日本现在有近380万外国人,其中中国人就有87万,占比很高。
在这些人中,"永住者"比例也非常大,大多数是通过留学、高端人才或经营管理签证留下来的。
这些人整体素质不低,从事的行业也比较正规。而某些国人这种恶意涨租、强行民宿化的极端做法,只会拖大家后腿,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前人砍树,后人遭殃"吧。
那这事跟我们移民行业有关联吗?我觉得有。其实不只是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这些移民国家也常常会遇到"个别人破坏规则,导致政策收紧"的情况。
有时候,大家很容易陷入一种错觉,觉得哪个国家政策宽松,就蜂拥而上,先拿身份再说。
但每一条移民通道都是国家治理下的制度产物,它既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社会秩序。一旦某种做法被滥用,政府的回应几乎一定是收紧,这种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选路径的时候,别光看门槛低,还要看可持续性和规范性。
我们是来追求身份稳定和生活质量的,不是为了打"擦边球"弄巧成拙。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信息源于公开资料与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特定个人的移民行为推荐或真实办理情况。如涉版权或个人肖像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