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商赚到大钱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顺应时代的人性需求。如果你想通过跨境电商赚钱,首先要看清这个社会的底层变量。
如果你想通过跨境电商赚钱,首先要看清这个社会的底层变量。
当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情绪状态、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那些"卖得动的产品"也会随之改变。
以下这7 个特征,正在出现在欧美社会的大多数主流人群中:
如果你的选品、营销、产品结构能贴上去,就永远有产品能卖得动。
1 人口增长趋缓,新生儿红利集中化
孩子少了,反而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家庭的"情感中心"。
每一个玩具、每一件礼物、每一个装饰,都是全家围着一个孩子投喂。
比如 TikTok 上爆火的情绪陪伴娃娃「拉布布」,就是靠"许愿+陪伴+好运"三件套卖到了上百上千美金,
不是功能型玩具,而是情绪型符号。
再比如 STEM 教育类玩具、积木、益智桌游,在亚马逊美区同样是高复购、高客单。
儿童相关的任何一款产品,只要能包装出"成长+陪伴+送礼"的故事,就有机会打爆。
2 老龄化快速加剧
老年人的消费特征是什么?追求品质生活,对价格不敏感。
典型的就是情绪缓解类、睡眠辅助类产品。
比如助眠仪、呼吸引导器、夜灯、按摩类产品,只要包装体贴、文案走心,成本几十块的东西,能卖到上百。
另外还有日常照护型产品——比如防摔灯、小型报警器、操作简单的健康监测工具,这类商品的核心卖点就是"让家人安心",成本感不强,购买阻力也低。
安全感,是老年消费里最值钱的关键词。
3 单身率持续走高
"一个人也值得过得好",这不是口号,是真实的消费动机。
比如美区热销的一人食小电锅、静音洗脚桶、折叠桌、小型香薰机、冥想氛围灯……
它们不是功能最强的,但它们是"对自己好一点"的体现。
这类产品的目标用户群是:年轻独居人群,或者高频短时居住人群。
他们的消费行为是"小而快"、"低价+情绪满足",你只要击中他们生活痛点、用产品帮他"治愈孤独",就能出单。
4 中产人口紧缩
中产不等于没钱,而是花钱更精细、更挑剔。
他们不再愿意为大包装的家庭型产品买单,而是更愿意为小而美、高性价比、有文化或品牌感的东西花钱。
比如一款 2 美元成本的香薰灯,加上星座+情绪+仪式感,就能以 29 美元定价。
Temu、Shein 做的是"价格极致压缩",但你也可以反方向——"包装感拉满",打的是用户的购买心理:
"花这点钱,我买的不只是物品,而是生活态度。"
5 失业率上升,消费信仰需求强化
经济越差,越多人希望抓住某种信仰作为安慰。
这时候,文化类、玄学类、符号类产品的爆发机会就来了。
拉布布是一种;显化水晶是一种;星座蜡烛、能量挂件、好运喷雾……
这些产品的共性是:不强调功能,强调"有用"、"护身"、"好运"、"被祝福"。
特别是宗教文化深厚的美国地区,配合 TikTok、Facebook 等社媒的用户信仰机制,你只要包装对,复购率高到离谱,甚至还带自发晒单。
这不只是情绪消费,是信仰需求。
6 心理亚健康、高敏感群体持续扩大
近五年,美国焦虑、抑郁、自我调节障碍人群数量持续上升,尤其是年轻人和Z世代,越来越多的人自我归类为"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 精神科、心理咨询预约爆满,TikTok 上标签 #anxiety, #mentalhealth 拥有数十亿浏览, 治愈""稳定情绪""创造安全感"的关键词变得特别高频。
Calm App 推出的联名睡眠灯,主打"冥想引导+助眠灯光",售价$79.99,供不应求;TikTok 上某商家卖"显化手帐",每天写愿望配冥想,搭配水晶笔、香薰卡片,一套$49.9,评论区全是晒单反馈"感觉生活被照顾了"。
7 工作弹性化 + 数字游牧兴起
美国各大城市到处都是背电脑、拎咖啡的"流动工作人群",远程办公成为常态,大批白领进入自由职业或"半游牧"状态。他们在不同城市、不同Airbnb、咖啡厅之间切换,但仍然保持工作状态。
社媒上关于以下产品的搜索近年明显升高: 可便携、轻量化、高颜值的办公用品,一人用折叠桌、折叠椅、便携显示器、数码收纳包、噪音耳机、充电模块等,移动生活美学相关产品:精致水杯、舒压按摩仪、功能型护脊靠垫、便携空气净化器。
Nomad Lane 推出的"智能旅行办公包",主打"专为远程工作者设计",一只$269;Facebook 上一个美国 Shopify 卖家,靠一款"折叠式电脑支架"配"工作轻旅行解决方案",月销上万单。
真正能赚到钱的跨境电商,一定是与人口结构、情绪结构、人性需求挂钩的。
你不懂这些,卷供应链没意义;你抓准这些,再普通的产品也能翻十倍卖。
选人群 > 选品类 > 做结构。
➕关注公众号, 才能及时获取所有实用干货哦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