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

NIW审核收紧了?我们这个“弱案”却一次性通过

没有你想的那么高不可攀。

图片

图片


今天这篇,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最近刚刚顺利通过的NIW案例。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甚至让我们自己都有点"惊喜"——因为客户条件说实话不算顶尖,但整个流程走得非常顺滑,I-140获批时连RFE都没有。


客户是一位三围美国博士,生物方向,论文10篇左右,其中一作有4篇,发表期刊主要集中在IF 6分以上的杂志上。


引用大概250+,没有专利,不过审稿量还可以,有30多篇。整体来看属于那种"靠近NIW边缘线"的申请人,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能稳过的背景。


去年圣诞节前后他找到我们,跟我们签了约。我们文案团队那边用了两三周时间把整个材料规划好,随后进入推荐信撰写阶段。


他提供了几个潜在人选,我们一起逐个分析、筛选,最终敲定了中美两个独立推荐人。


这里插一句,推荐信的选择很关键,尤其是独立推荐人一定不能凑数。


这位客户虽然引用不算特别多,但我们找的两个推荐人都引用过他的论文,其中一位在推荐信里引用了两篇,还做了具体阐述,这个非常加分。


到第三个月,我们再陆续补上了两个前老板的推荐信,其中一位还在信里明确说:客户的研究成果是他后续拿到NIH基金的重要支撑。


这个表述非常有力,对移民官来说,等于第三方专业人士站出来肯定了申请人的贡献"有用"。


整个I-140文件我们准备得非常细致,Personal Statement写了接近4页,围绕"原创贡献"这个核心,讲了清晰完整的故事线。我们还为他整理出一个"亮点列表":例如引用是否为notable citation(是否被用于实验方法或讨论),独立引用率达到83%,以及有7篇综述文章直接引用他的研究成果。


加上30+篇的审稿记录,材料上交之后,我们建议他加急处理(PP)。收到TSC的收据时间是5月2号,大概一个月左右就出了结果:顺利获批,没有RFE。


这类案例我为什么愿意拿出来讲?一是确实代表了我们这边团队的专业度——不是随便"堆材料"上去,而是真正帮客户一条一条梳理、打磨出逻辑线,避免落入模板化。


二是也想让更多类似背景的申请人看到希望:NIW没有你想的那么高不可攀。


你要说客户条件特别强,其实也不是。他没有专利,也没有所谓的"行业大奖",甚至没有什么商业落地或者跨国合作。但我们就是靠"细节+真实贡献+合理包装",一步一步把他的内容打磨到了移民官可以信服的程度。


在这里也给准备申请NIW的朋友几点建议:


第一,千万别小看Personal Statement。


很多客户觉得自己背景一般,写出来没啥内容,其实真正有经验的文案,是可以把你研究中"别人引用了你哪段数据、用了你哪套方法"挖掘出来,形成材料亮点。


第二,推荐信必须定制化,特别是独立推荐人那几封。


如果是模板套娃、空洞赞美,移民官一看就知道。像我们这次的案例,推荐人每一封信都围绕"他如何在某个研究细分领域做出过原创性成果"展开,语言朴实,但落点非常精准。


图片


第三,早点规划。


越早准备,时间越充裕,你越有空间去对接推荐人、补充材料。我们的客户就是从12月头开始做准备,到5月出结果,其实整个周期是非常快的。但之所以能这么顺畅,是因为每一步都提前准备好了。


最后多说一句:现在的NIW不像前几年那么"宽松"了,移民局的审核在慢慢收紧,你如果还停留在"抄模板、靠运气"的阶段,风险是很大的。


图片


如果你也想评估一下自己能不能做NIW,欢迎找我聊聊。不一定签约,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免费的初步评估,看你是否符合基本条件。


移民这件事,本质上是身份规划问题,你越早意识到,准备越充分,成功率就越高。


#美国移民 #美国绿卡 #NIW国家利益豁免

好,以上天的容了,您对"移民美国"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msym08】联系我,我会安排专业的移民顾问一对一给您评估适合的移民方案。
图片
图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这一政策落地,一半人都被日本拒之门外了!

周三7月16日晚上19:00,我有一场直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预约,直播间见!一夜变天!成本或涨5倍?! 周三7月16日晚上19:00 ,我 有一场 直播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 预约 ,直播间见! 一夜变天!成本或涨5倍?! 500万日币的资本金或许不能取得经管签了!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