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 是很多留学生从校内身份转向社会身份的第一步,既是机会窗口,也是合规风险高发期。
OPT 是很多留学生从校内身份转向社会身份的第一步,既是机会窗口,也是合规风险高发期。
不少同学拿到OPT后,第一反应是抓紧时间"搞钱"——
注册公司、接外包、找远程、干副业……
但很多人不知道,OPT期间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虽然合法但一旦做错就可能直接影响身份稳定、H-1B抽签甚至未来移民。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系统拆解:
OPT期间能不能自雇?
多份兼职到底合不合规?
哪些操作最容易踩雷?
如何合法合规地用好这段时间?
一、OPT期间,自雇是可以的,但必须是真实运营
自雇的确是被官方允许的就业形式之一,但很多人只停留在"注册了公司"这个层面。
真正合法有效的"自雇",至少要满足这些条件:
注册公司(建议 LLC 或 C-Corp)并取得 EIN;
有真实运营记录,如发票、合同、收款、客户邮件等;
每周实际工作时间达到或超过 20 小时;
所从事业务与你的专业相关。
举例来说:
你是计算机专业,可以注册公司接外包开发项目,每周保有一定项目量,保留好工作内容、交付记录、对账邮件,这样才是有效的OPT自雇。
如果只是挂名注册,没有收入、没有运营痕迹,是无法证明你在合法工作的。
二、OPT期间可以多份兼职,但需满足3个条件
OPT并不禁止多份工作,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所有工作都要与你的专业相关;
每周总工时至少20小时以上;
每一份工作都要有可验证的记录(发工资、签合同、工作记录等)。
举个例子:
你是设计专业,可以白天在设计公司实习,晚上接一点图形设计外包;
你是金融专业,可以白天在投行打工,业余时间帮朋友做财务分析项目。
只要专业对口、工作真实、有时间记录,就属于合规范围。
但如果你去做短视频剪辑、当主播、送外卖等与专业无关的兼职,哪怕你工时足够,也会被视为"无效就业"。
三、这些常见操作,最容易导致身份出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并不是故意违规,而是"做了却不知道不能做",以下是最容易中招的几类错误:
挂名注册公司,却没有实际运营
公司注册了,但没有发票、合同、项目或交易记录。
一旦移民局要求你证明身份合法时,你拿不出任何"你在自雇工作"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虚假陈述,轻则拒签,重则终止身份。
工作内容和专业不符
比如你是电子工程专业,却去开咖啡店、卖课程,或者做内容变现,这类"无关专业"的工作,不仅不会被承认为有效就业,还会影响抽H-1B、换身份、移民申请。
未留存运营记录
OPT身份一旦被质疑,最关键的就是看你能不能"举证"。如果你没有保存发票、合同、聊天记录、项目文档、付款记录,那即使你真的在工作,也可能被判"无效"。
超过累计90天失业期
OPT期间,累计无工作天数不能超过90天。
不论你是gap、转项目还是临时停工,只要你无法提供有效就业证明,系统会自动判定身份失效。
四、如何合法合规地用好OPT?
自雇前做好规划与准备
注册公司前先明确业务内容要与专业对口;
准备好商业计划、客户沟通模板、基础合同文书;
开启银行账户并记录收款、发票、对账明细。
按时报税,留好记录
无论赚不赚钱,自雇都要按季度报税;
推荐每年准备 Schedule C 表格 + ITIN(如果无SSN)申报;
所有税表、报税凭证、年度报表、公司账目都应完整保存。
做好身份资料归档
就业记录、发票合同、银行流水、项目交付材料、税务资料等都建议备份电子档;
抽H-1B、转绿卡时都可能需要补材料,这些能直接成为合规证明。
五、用好OPT,不只是合法,更是机会窗口
OPT不仅是F1学生的"实习阶段",也是你迈入职场的关键通道。
如果你操作得当,这段时间可以:
合法创业,测试商业方向;
用项目积累真实经验,提升简历含金量;
架构公司,作为日后申请H-1B、L1签证、EB类绿卡的基础;
留下合法身份和报税记录,为移民打好长期铺垫。
写在最后
OPT虽然不是工作签证,但它的使用方式决定你未来的路径能走多远。
不要图省事而乱操作,也不要为了赚钱忽视身份要求。
建议在开始任何项目、兼职、自雇前,先审视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合规框架,提前规划、主动留痕、避免踩雷。
如果你已经在做自雇项目、准备注册公司,欢迎找我们咨询⬇️
➕关注公众号, 才能及时获取所有实用干货哦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