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留学生的身份路径是这样的:
毕业 → 找工作 → 等H-1B → 被抽中 or 被淘汰 → 公司不给办绿卡 → 身份卡死 → 被迫回国
而现在,越来越多人悄悄改变了策略:
✅ 不赌H-1B
✅ 不靠别人
✅ 自己注册公司 → 自雇维持身份 → 启动O-1 / L-1 / EB移民路径
身份焦虑常态化的今天,不自雇,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一、自雇是什么?和创业是一码事吗?
很多人误会自雇=创业,其实不对。
自雇本质上是构建一个能合法雇佣你自己的载体。
你不需要创业成功,不需要盈利百万,不需要融资上媒体。
只需要做到三件事:
移民局官方OPT指南明确写明:
"Students on post-completion OPT may start a business and be self-employed. The business must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major area of study."
二、专业不同,如何匹配岗位?
"自雇和我专业没关系怎么办?"
关键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怎么写和证明你做的内容与专业有关。
下面是一些典型"自雇岗位与专业对接模板",可以套用做材料准备:
你甚至可以参考USCIS对于"专业关联性"的表述来写项目说明:"must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study, and student must maintain documentation for the relationship."
三、自雇后能走哪些身份路径?(附签证模型分析)
OPT只能用1年(或3年)——但自雇如果构建得好,可以接力身份、持续存在,甚至反向做身份跳板。
1)O-1杰出人才签证(适合内容、设计、技术类)
O-1是"没有行业限制"的签证,只要你在本行业有成果、有影响力、有独创性,就可以递交申请。
自雇能帮你解决三件事:
自己当申请人或让公司为你申请(可控性高)
有具体项目成果作为证明材料(文章、专利、客户、比赛)
可积累媒体报道、推荐信、商业成绩等指标
成功案例|Sherry:设计专业,3个客户作品+Behance入选+作品被创业公司采纳 → O-1下签
2)L-1跨国高管签证(适合电商/咨询/技术类)
L-1A要求:
中国公司高管 ≥ 1年
美国公司成立,作为子公司或关联方
启动跨国派驻管理计划
自雇操作上:
国内已有运营公司(电商、设计、代运营等)
美国设子公司/分支/配送中心,由本人自雇为CEO或总监
一年后可递交L-1签证 → EB-1C职业移民
成功案例|Kevin:国内跨境公司→在美国设仓库→以管理身份申请L-1→获批+进入绿卡流程
3)H-1B变种 + 绿卡递交
部分高认知留学生利用自雇公司直接为自己递交H-1B或PERM绿卡,虽然成本略高,但可以绕过"雇主不给抽签"的问题。
前提是:
公司要能承担合理工资
有真实雇佣合同 + 真实岗位职责
全套材料合规递交(可找移民律师)
四、自雇流程详细分解(可操作)
很多人觉得"自雇很玄",其实流程非常清晰:
① 公司注册
推荐州:Wyoming(无州税、隐私好)、Delaware(股权清晰)、Florida(信用快建)
推荐形式:LLC 或 C-Corp(若要申请L-1推荐C-Corp)
② 申请EIN + 开公司账户
EIN:在线申请即可
银行:推荐 Mercury / Relay / 美国本地实体银行(如Chase)
③ 准备OPT用的岗位说明/雇佣材料
雇佣信 Offer Letter(由公司发给你自己)
职位职责描述 Job Duties(需与所学专业对口)
项目规划 Project Proposal(最好3个月一个阶段)
④ 正常运营 + 合规报税
每月做账、每年报税
建议保留:发票、客户记录、商业内容、作品证明、收入截图
⑤ 未来材料积累(为O-1/L-1做铺垫)
媒体引用 / 撰文发稿
商业合同 / 业绩报表
推荐信 / 客户评价
五、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自雇?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构建身份路径
自雇不是捷径,是让你掌控身份主动权的唯一稳定路径
它能帮你解决OPT断档、H-1B抽不中、雇主不给身份的现实困局
更重要的是:它是你"将来身份规划"的战略起点
你可以被公司雇佣一次,也可以自己雇自己一辈子。
📩 如果你希望了解适合自己专业的自雇路径、需要注册公司与身份衔接的辅导资料,可加我们领取资料包⬇️
➕关注公众号, 才能及时获取所有实用干货哦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