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让我做话事人,我就搞个新和联胜!"电影《黑社会》中,大D这句怨念十足的台词至今让无数观众记忆犹新。
"你们不让我做话事人,我就搞个新和联胜!"
电影《黑社会》中,大D这句怨念十足的台词至今让无数观众记忆犹新。他有钱、有势、有地盘,却终因挑战传统、搞分裂,最终死于乱石之下。而如今,现实世界似乎也迎来了一个"现代大D"——埃隆·马斯克。
7月5日,马斯克高调宣布,成立"美国党"(America Party),理由很简单:"为了给人民自由"。他要向160年来统治美国政坛的两党格局开战——挑战制度,改变游戏。
可问题是:马斯克这是在开创未来,还是重蹈大D的覆辙?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7月4日。
美国独立日,当全国沉浸在庆典和烟花中,马斯克却在X平台上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民调:"我们是否该成立美国党?"124.9万人参与,65.4%投下了"YES"。
隔天,也就是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后不到24小时,马斯克便宣布"美国党"成立,称美国正"因浪费与贪污走向破产",两党制已经变成了"一党制",美国需要"解放"。
这个突然脱轨的剧情,把特朗普搞得措手不及。
毕竟在2024年大选时,马斯克可是为其竞选捐了2.7亿美元,并一度在白宫担任"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被视为钢铁铁盟。
但"大而美"法案中的减税、边境拨款和3万亿财政赤字彻底激怒了马斯克。
他不仅称之为"债务奴役",还公开在平台上和特朗普互怼。
这时候,"美国党"的横空出世,看起来就像是马斯克怒火中烧后的"政治新和联胜"。
在宣布成立政党之后,马斯克快速描绘出"美国党"的三步战略蓝图:
2026年中期选举:争取2-3个参议院席位,8-10个众议院席位,形成"小而精"的国会影响力;
2028年总统大选:打造"第三极",争取15-20%民众支持,至少能当"造王者";
2032年之后:如前两步顺利,直接挑战两党制,冲击总统宝座。
这听上去有板有眼,也比历史上大多数第三党更具系统性。
而马斯克的三张王牌也极具优势:
超级资金池:2400亿美元身家,不差钱;
自带平台:掌握X平台这个政治宣传机器,1.8亿用户日活,直接对话选民;
粉丝铁军:特斯拉车主、币圈信徒、太空迷…马斯克拥有一种接近宗教感召力的群众基础。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美国的选举体系对第三党几乎是"程序性封杀":
选票门槛高,每个州都需签名、注册、认证;
赢者通吃制度让"第二名"也得零分;
总统辩论门槛设置在全国15%支持率以上,门槛高、入口窄;
更别说来自民主党和共和党两边的合围封杀。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评论:"要想赢,马斯克不仅需要资源,还得建立一个能与两党匹敌的政治基础设施。而现在,他几乎一无所有。"
电影《黑社会》中,大D败选不服,搞"新和联胜",结果被阿乐一块石头砸死。这块石头,不只是物理意义的武器,更是体制暴力的象征。
美国两党体制的"石头"也一样,粗暴而直接:
法律障碍:通过繁琐法律程序让第三党难以上选票;
媒体封锁:主流媒体倾向两党,第三党常被边缘化;
政治孤立:缺乏党内协同、没有建制派支持,容易变成"政治孤儿";
选民劝退:"投给第三党是浪费票"成了选举中的心理恐吓。
马斯克如果只是用"资本+平台+粉丝"这套商业打法玩政治,的确可能像大D一样,高调登场、惨烈出局。
但他和大D最大的不同是:他有机会改变规则。
科技就是他的"核武器"。
借助AI精准投放、社交算法调度、平台舆论塑造,马斯克正在尝试打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形态:数字民主动员+个人IP统领的垂直政党。
在现实政治中,马斯克的对手并不是民主党或共和党某一方,而是整个制度惯性。
这场实验的结局,无外乎三种可能:
大D式悲剧(40%):若马斯克继续孤军作战、不组联盟,政治体制将以各种方式将其"处理掉";
佩罗式搅局(50%):影响总统选战,决定最终胜者,但自己上不了台;
历史性突破(10%):若能撬动选举制度改革或民意临界点,或许真的有可能"改写剧本"。
但有一点已然清晰:美国两党制虽稳如泰山,却早已引发民怨。盖洛普数据显示,62%的美国人希望出现"第三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许马斯克只是又一个幻想者。但他可能是这场"新和联胜"最有实力的一位挑战者。
他不是黑帮老大,但他拥有科技、金钱、舆论、时间。
而在一个越来越依赖流量治理的政治世界里,也许这就足够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个现实版的《黑社会》最终会走向何种结局。
马斯克会成为另一个大D吗?还是他会成为改变美国政治的阿乐?抑或——一个全新的角色?
历史不会轻易给出答案。但这场政治实验,已经在美国这个老牌民主国家,轰然开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