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美国主导的关税风暴仍在持续席卷全球。从华盛顿到北京,从东京到布鲁塞尔,从波音厂房到奢侈品门店,这场以"对等征税"为名的政策正重塑世界贸易格局。
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整体加权关税水平约为145%,包括125%的"对等关税"、20%的芬太尼类商品关税以及7.5%-100%的301条款商品关税。但部分品类,如电动车、医疗器械等,单项税率已高达245%,创下中美贸易战以来的新高。
以下是4月18日全球关税与贸易战动态全览,涵盖中美欧日谈判进展、企业反应、市场数据与地缘格局变化。
中美关税对峙:升级中释放缓和信号
4月2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新一轮关税,总体税负水平拉升至145%。其中:
125% 为"对等关税";
20% 针对芬太尼类商品;
7.5%–100% 来自301条款调整;
特定商品如电动车、注射器等,关税高达245%。
中国方面同步反制,将对美商品关税从84%提升至125%。
但特朗普近期态度有所松动。他在白宫向媒体表示,不希望继续加码,"到了某个程度,人们会因为价格过高而不买单",还称"可能会降低部分关税"。
他补充说,中方已多次主动接触美国,"我们会达成一个非常好的协议"。其发言真实性未明。
全球谈判动态:多国"边骂边谈"
日本: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在华盛顿谈判开启后对路透社表示:
"我们对美国关税引发的全球经济冲击深感担忧。"
他特别指出关税对贸易与金融市场的双重影响,可能打击日本经济复苏。他预计将在IMF与G20会议期间与美财长贝森特会面,就汇率与产业政策继续磋商。
日本坚决否认"操纵汇率",并强调不会参与任何压低美元的协调行为。当前对日本商品的关税暂时保持在10%,原拟定为24%。
墨西哥:
特朗普与墨西哥总统Sheinbaum通话,称"非常富有成效"。双方在农产品、汽车及制造业方面展开进一步谈判。
欧盟:
欧盟正在准备限制对美关键商品出口,作为关税失败谈判的反制措施。
美国目前对约4320亿美元欧盟商品加征关税。欧方称,若不能达成妥协,将考虑采取对称性报复,并可能在半导体原材料、医疗设备、航运零部件上实施出口管制。
企业反应与市场震荡
Boeing(波音):
四架波音737 Max在中国舟山交付中心滞留;
其中一架已返回美国,原因可能与中国叫停新飞机交付相关;
波音拒绝回应,市场担忧其在华订单履约情况;
当前波音对中国客户的未交付订单为130架(其中96架为737 Max),另有超过760架未公布买家订单被认为与中国有关。
Nvidia、AMD、ASML:
Nvidia CEO黄仁勋本周访问北京;
公司披露因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预计将损失55亿美元;
AMD与ASML亦表达对未来出口政策高度不确定的担忧。
Hermès:
法国奢侈品牌Hermès宣布自5月1日起将在美国市场全面涨价,以应对关税影响:
"我们将通过提高零售价,全面转嫁新关税成本。"
Hyundai:
韩国现代汽车表示短期内将为消费者"保价",不会立即调涨因25%汽车关税导致的产品价格,推出"Hyundai Assurance Plan"稳定市场信心。
IMF与美联储警告:通胀将升,风险待控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关税将推高全球通胀,并导致经济放缓;
不太可能引发全球性衰退,但不确定性会显著抬高金融市场风险;
美元贬值与美债收益率上升是市场对不确定政策反应的信号。
Fed主席鲍威尔:
以汽车行业为例指出:供应链中断将可能导致"延长性通胀";
当前许多企业表示进口环节极度不确定,严重制约投资与规划;
联储将继续观察,暂不调整利率路径。
区域反应追踪与溢出效应
香港:
宣布自4月27日起暂停所有对美海空邮政服务;
原因是美方取消800美元免税门槛,香港商品也被视为与中国大陆同等征税(145%);
政府表示将向WTO提起申诉。
柬埔寨:
被美国列入高风险转运地,面临高达49%的关税;
当地90%服装厂由中资运营,主力出口面向美国,现已受到严重影响。
印尼:
因中国商品出口受限,大量低价货物转向印尼市场,导致本地纺织行业遭遇"倾销冲击";
过去两年已裁员约25万人;
政府曾考虑加征200%关税,并禁止Temu运营。
市场与大宗商品动荡
标普500指数下跌2.4%,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6%;
投资者担忧"高关税+高通胀+增长放缓"三重打击;
铁矿石三大巨头(BHP、Rio Tinto、Vale)一季度出货均下滑;Rio Tinto出货同比减少9%,创六年最低;
加拿大2月向美股投资创历史新高:达215亿美元,尽管贸易紧张,资金仍流向美国市场。
地缘战略重构:习近平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马来西亚、柬埔寨期间提出"亚洲一家"的合作主张,强调区域国家应共同抵御"集团对抗与霸权主义"。
"中国与马来西亚、柬埔寨将共同捍卫亚洲未来,共同反对地缘政治分裂。"
——习近平在马来西亚布城国宴发言
一场代价未明的博弈
虽然特朗普释放出谈判意愿和部分缓和信号,但当前中美已进入结构性博弈阶段,关税作为工具已从"短期施压"转向"长期重构"。而全球企业、消费者、政府、投资者正不得不在不确定中寻找出路。
消费者在价格上感受痛点;
企业面临转产、涨价或退出;
政府在谈判桌前左右为难;
市场在动荡中重估价值。
欢迎讨论:你认为这场博弈最终会通向什么方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