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遣返...
近日,在洛杉矶刚刚经历了一场因移民执法问题引发的暴力冲突之后,美国联邦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迅速启动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重大行动——将122名中国籍非法居留者强制驱逐出境。其中,多人涉及谋杀、强奸、毒品贩卖等严重刑事犯罪。
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接下来我们为您一一梳理!
此次遣返由ICE在达拉斯主导执行,属于全美范围内新一轮移民执法专项整治的一部分,意在强化美国本土安全和法律秩序。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被遣返人员共计122人,其中男性96人,女性26人,年龄跨度从19岁到68岁不等。这些人都已经在美国境内被法院下达最终遣返令,并长期羁押于ICE拘留中心。
为了增强公众对此次行动的认知,ICE还特别公布了数起典型案件:
一名47岁男子曾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
一名27岁男子因性侵犯罪入狱;
一名49岁男子因参与毒品走私活动被定罪;
一名55岁男子因组织人口偷渡被起诉;
一位50岁的女性则因贿赂行为受到法律制裁。
ICE强调,这次遣返行动属于"高危人员移除行动"。
ICE执法与遣返业务(ERO)达拉斯代理负责人乔什·约翰逊(Josh Johnson)表示:"这次行动不仅提升了社区公共安全,也捍卫了美国国家安全。我们的执法人员每天都在努力识别、逮捕并遣返那些试图规避美国移民法的非法移民。"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在国外犯下重罪的中国籍人员一旦被遣返回国,是否就意味着可以逃脱法律制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中国公民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触犯刑法,均受属人管辖权约束。即使犯罪行为发生在境外,司法机关依然有权依法追责。
不过,由于跨国取证存在诸多现实难题,我国司法系统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形成了一套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办案机制:
核心事实优先,外围证据可灵活处理
对于证据审查,虽然坚持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但在来源和形式上适当放宽。
例如,部分目击证人身份难以核实、关键证人滞留海外无法当面作证等情况下,若主要犯罪事实可通过嫌疑人供述、受害人陈述及已有证据链闭环证明,法院仍可认定其成立。
科技助力远程调查取证
面对旧案现场难辨认、物证消失等情况,公安机关可借助卫星地图、视频资料、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分析和现场重建。此外,驻外警务联络官、"警察证人"制度以及侦查机关出具的《情况说明》,也为完善证据链条提供了有力支持。
滚动式打击机制确保高效追诉
考虑到团伙犯罪成员归案时间不一,司法机关采取动态打击策略:先将证据确凿的部分先行起诉;后续发现的新线索或漏罪,则通过另案追诉的方式继续推进。这种模式既能快速打击已落网人员,又能持续追踪潜在犯罪分子,提升整体打击效率。
自首制度鼓励主动配合
对于回国后如实供述、积极协助调查的嫌疑人,可依法认定为自首情节,适用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一机制在推动境外逃犯投案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非法移民在进入美国前往往销毁护照以逃避身份核查,这给美方遣返流程带来极大困难。一旦缺乏有效证件,移民执法部门就难以确认其真实身份,导致遣返程序复杂化甚至停滞。
而在国内,非法跨境本身即构成刑事犯罪。因此,这批被遣返人员中,有人可能面临比原罪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此外,不少非法偷渡者在出国前背负巨额债务,企图借此逃避偿还责任。殊不知,这种行为在国内同样涉嫌诈骗与恶意违约,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法律风险。
美国此次高调遣返122名中国籍非法移民,对于这些回国后的重罪嫌犯来说,等待他们的绝非"自由",而是一场更为严密的司法审查与持续打击。
比病毒更可怕!中国情侣携带"致命真菌"入境美国,女友被逮捕...
哈佛演讲的女留学生, 为何被群嘲? 网民:留在国外别回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