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女性再出奇才
◎ 文章来源:智谷国际编辑部
最近,一个名字在新西兰商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Lucy Liu(刘露茜)。
不是好莱坞那个Lucy Liu,而是一个从上海走出来的女孩。
刚刚,她以7亿纽币(约32亿人民币)的身家,首次登上新西兰富豪榜,成为新西兰最富有的女性。
以前一直听到的是美国创业成功的华人故事,今天,在澳洲居然也出现了这样的"好康",看来经商不分好坏土壤,只要你的商业嗅觉足够敏锐。
要知道,澳新的市场规模可不比美国,是什么生意,让一位才30岁的中国女孩成功问鼎首富之位?她凭什么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
6年造出340亿独角兽
Lucy Liu绝对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是跨境支付公司Airwallex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这家公司短短不到6年时间,估值就达到26亿美元(约340亿人民币),获得了红杉资本中国、DST Global等顶级风投的数亿美元投资。
今年公司年化收入已达7.2亿美元(约52亿人民币),如果按计划在2025年实现10亿美元收入目标,Airwallex将成为全球最快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公司之一——Google用了5年,苹果用了8年。
Lucy虽然不透露自己的具体持股,但据澳洲《金融评论》估算,她持有约6-8%的股份,这让她的身家在6.18亿到8.65亿美元之间。
这个数字,足以让她成为新西兰第30富有的人,也是新西兰最富有的女性。
更重要的是,她和另一位女企业家Anna Mowbray,是6年来首次以自己的名义进入新西兰富豪榜前50的女性,净资产都超过了1亿美元门槛。
Airwallex的诞生颇有戏剧性。2015年,25岁的Lucy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辞职gap year,最后在墨尔本朋友开的咖啡馆里闲逛。
咖啡馆老板们从中国采购咖啡杯来节省成本,但发现跨境支付费用高得离谱。于是,他们决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Airwallex就这样诞生了。
"当Jack向我抛出这个想法时,他在寻找投资人,而我当时认识的投资人比他多……我觉得这是值得投入时间的事情。"Lucy坦言,年轻的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Airwallex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为全球化公司,从未设立固定总部。
Lucy现在常驻新加坡,但仍保持新西兰公民身份,经常回奥克兰。
这种灵活的运营模式,正是澳新地区商业环境的特色——开放、包容、面向全球。
父母的超前教育投资
Lucy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个精心规划的教育投资回报。
她出生在中国北方,在上海长大时就读的是双语学校,这为她后来的海外教育打下了基础。
父亲是股票交易员和科技创业者,母亲是幼儿园老师。
关键的规划节点出现在她12岁的时候。 与很多"虎妈"式的亚洲家长不同,Lucy的父母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他们没有强迫女儿走固定的职业道路,而是优先考虑教育环境的国际化。
于是,Lucy举家搬到了新西兰。
移居奥克兰后,Lucy进入了当地知名的St Cuthbert's College。这所学校的特点不仅是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当Lucy准备上大学,她没有待在新西兰,而是转身去了隔壁的澳洲,来到QS前50的墨尔本大学学习金融。
通过新西兰绿卡的身份申请澳洲的大学,难度也比国内低很多。
她说墨尔本就像"奥克兰的放大版",也让她看到了更多不同背景的人,结交到了后来一起合伙创业的伙伴。
这个选择背后的逻辑很有意思:澳洲的大学教育质量高,而且毕业后有PSW工作签证,可以留下来积累工作经验。
同时,澳新两国护照持有者可以相互自由居住工作,这为她后来的职业发展和创业,提供了身份保障。
Lucy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做投资顾问,这明显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她在采访中说:"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坚持和正直。他在中国经济开放时期做过投资,也创过业。我看到了创业的牺牲,现在作为父母,我更加理解了。"
但真正的转折点,来自于她25岁时做出的一个"看似冲动"的决定——辞职gap year。
很多中国父母会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但Lucy的父母支持她的选择。这种"容错机制"让她敢于抓住创业机会。
回看Lucy父母的几个关键决策,颇有借鉴意义:
第一,优先选择教育环境而非生活便利。 12岁就送孩子出国,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艰难决定。但Lucy的父母看中的是新西兰的教育理念——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全球视野。
第二,选择"跳板国家"而非"终点国家"。 很多家庭移民就盯着美国、英国这些传统大国,但Lucy家选择了新西兰。为什么?因为新西兰护照可以自由进入澳洲工作生活,等于一个身份享受两个国家的机会。
第三,重视语言环境但不忽视文化根基。 Lucy虽然在英语环境中成长,但她的中文能力依然很强,这让她后来能够在中澳之间架起桥梁,发现跨境支付的商业机会。
第四,鼓励孩子"试错"而非"凡事都要确定性"。确定性是个好东西,但在充满不确定的大环境下,一直追求确定性就会显得保守。
Lucy在采访中特别提到:"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强迫我走特定的职业道路,给了我自由选择的权利。"
Lucy现在也是一个3岁女儿的妈妈,她说:"成为母亲真的改变了我的一切。我妈妈是我最大的支撑,她是我认识的最无私的人。现在我自己做了父母,完全理解了养育孩子需要的力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骨子,澳新的创新。而现在想要移民大国,澳新是为数不多的还有政策红利的选择。
澳新:最后的移民红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当前全球移民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澳洲和新西兰依然是为数不多对技术移民保持开放态度的发达国家。
相比美国、英国等传统移民大国政策收紧,澳新地区展现出了更多包容性。但这个窗口期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经济优势明显。澳洲失业率4%,新西兰4.3%,都明显低于欧盟的6%。两国经济增长稳定,避开了欧洲的经济衰退风险。
其次,生活质量上乘,教育资源优质,子女可以享受免费公立教育;
医疗体系完善,全民医保覆盖;而且这里环境优美,社会治安良好;虽然前段时间出现了一些反华流氓,但澳洲本地人很乐意帮助外国移民,看到有人受伤就马上出手帮忙。
而澳洲和新西兰的身份含金量月很高。澳洲护照免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西兰护照免签190个国家和地区,两国护照持有者可以相互长期居住工作,享受完整的社会福利保障。
而且澳洲的PR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连锁移民"的身份:拿到了澳洲PR,相当于直接拿到了新西兰的PR,享受在当地工作、免费教育、医疗等的好处。
目前来看,澳洲移民中,186签证是目前相对最容易的途径之一。
项目优势:
- 一步到位拿永居
最快2年时间可拿绿卡 - 职业清单宽泛
涵盖IT、工程、医疗、教育、金融等456个岗位 - 全家移民
配偶和子女一同获得永居身份
申请要求:
获得澳洲雇主担保offer 职业在相关清单上 通过职业评估 雅思4个6或同等英语水平 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申请人数激增,找到愿意担保的雇主越来越难。 目前审理周期约8-12个月,但真正的难点在于前期的雇主匹配。
或者还有技术移民189/190/491的选择,只要你的职业在澳洲的需求清单上,满足学历、年龄、英语的要求(EOI打分表)就能申请。难度会比雇主担保高一点,不过优势在于申请费用低,只需要5万RMB,全家都能拿澳洲PR。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的专业顾问具体咨询~
反观新西兰,有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两档选择。较容易的就是技术类。
1、绿名单:直通车般的移民政策
新西兰在2022年推出了全新的"绿名单"政策,被称为技术移民的"直通车"。
绿名单分为两个层级:
第一层级(直接拿居留权):
无需工作offer,直接申请居留权 包括ICT经理、软件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170多个岗位 工作经验要求相对较低
第二层级(工作两年后转永居):
需要先获得工作offer 包括注册护士、中学教师、电工等职业 工作满2年后可申请居留权
2、新西兰六分制技术移民:
学历、工作经验或收入:三个方面的综合打分满足6分即可
工作经验:至少12个月的全职工作经验,且工资达到新西兰中位数工资水平
语言能力:雅思总分6.5分或同等英语水平
其他要求:年龄不超过55岁,拿到当地雇主提供的offer
现在申请的优势:
- 竞争相对较小:很多人还在观望欧美市场
- 政策相对稳定:不像英美那样朝令夕改
- 审理速度较快:移民局处理效率高
- 成功率较高:满足条件的申请人基本都能获批
但目前澳新移民的挑战也在增加。澳洲雇主担保门槛提高,愿意担保的雇主越来越少,工资要求也在上涨。
新西兰技术移民则是竞争激烈。当地的经济容量较小,也缺乏一些给新移民的机会。虽然政策友好,但申请人数也在快速增长。
语言要求严格。这两个国家对语言的要求也都相对较高,虽然不及加拿大的雅思7.5,但最低也尽量要达到6分。
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规划。这时候就可以来咨询我们的专业顾问,他们熟练掌握30+国家/地区的身份规划项目,能帮你规划澳新的移民路径,或者帮你找到更适合的标的。
Lucy Liu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抓住正确的机会,再加上家庭的前瞻性规划,普通人也能创造不凡的成就。
12岁移民新西兰的小女孩,最终成为新西兰女首富,这样的故事或许就在你的选择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Lucy父母那样的教育规划眼光,以及Lucy那样敢于试错的勇气。
不过,澳新的移民窗口可能不会一直开着。 随着申请人数增加和两国移民政策的调整,现在可能是最后的黄金时期。
想了解澳洲186雇主担保和新西兰绿名单的具体申请条件?我们准备了一份《澳新移民项目对比表》,详细对比两国移民政策的优劣势、申请条件、投资要求和时间周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回复【澳新】,即可领取完整对比表,并获得专业顾问一对一咨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