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看我文章的朋友,大多是国内的吧,EB1A这话题肯定绕不开,尤其是身在国外的同学,申请时总会多一层顾虑。
我琢磨了一下,这问题挺有意思,干脆写出来跟大家聊聊,顺便分析分析,看看能不能给有同样困惑的朋友一点思路。
那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吧。EB1A境外申请,走的是I-140流程,PP就是Premium Processing,花1500刀能让移民局15天内给你个答复,不然正常审理得等10个月到一年。
粉丝的情况,有几个点挺关键:他已经有PD(优先日期)了,条件不算差,也不着急去美国,PP的钱还觉得有点贵。单从这几点看,好像是不PP也能过的样子。毕竟EB1A是"杰出人才"类别,靠个人实力说话,只要材料扎实,批的可能性不低。
他说的"老三样"——引用、审稿、文章,2500多引用在材料类里不算顶尖但也不赖,60次审稿和30篇论文也算站得住脚。
移民局杀手(审核特别严格的官)虽然存在,可他这条件碰上的概率不算高,等一等似乎也没啥大问题。
再看看排期这块儿。现在EB1的表A走到2022年11月,就算PP加急批了I-140,绿卡也没法立刻到手,还得等排期current。按目前这速度,估计还得熬个一两年,甚至更久。
他1-2年内没赴美打算,拿卡也就是个心理安慰,短期内用不上。加上他提到欧洲经济不景气,想着先把卡攥手里以防万一,可美国那边也不太平。
最近联邦经费机构动荡得厉害,学术圈的朋友都说funding不好拿,工作机会没以前那么稳。
换句话说,就算PP加速拿了卡,去了美国也不一定立马就顺风顺水。既不着急,又有PD在手,PP的1500刀花出去,性价比确实不太高。
当然,也不是说PP完全没意义。如果他特别怕等上半年结果出来是个拒信,心理压力大到睡不好觉,那PP能买个安心,15天知道结果,总比提心吊胆强。
可他去年DIY NIW都过了,说明自己准备材料还是有点功底的,EB1A虽然门槛高点,但路子差不多,只要下功夫把petition letter写扎实,证据链理清楚,被拒的可能性不算大。
材料类打折扣是实话,可2500引用加上审稿和文章数量,找个好角度包装一下,比如强调领域影响力或者同行认可度,未必不能过。移民局也不是非得要奖项或者媒体报道,老三样玩得好一样能打动人。
说到这儿,我想多唠几句。粉丝说打算继续DIY EB1A,我其实不太建议。NIW和EB1A虽然都是职业移民,可难度差得不是一星半点。NIW看重的是"国家利益",EB1A要的是"杰出",审核时移民局会盯着你的材料使劲挑刺。
引用、审稿、文章这些硬指标好量化,可怎么把它们串成一个让人信服的"杰出故事",这活儿真不简单。
我干这行10年,见过的DIY翻车案例不少,尤其是EB1A,很多人觉得自己条件够硬,结果材料一递上去,要么被RFE(补件),要么直接拒了。
原因往往不是数据不够,而是不会讲故事,证据链没搭好,或者压根没摸透移民官的审法。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也是材料方向的,引用2000出头,文章20多篇,自己DIY递了EB1A,结果被拒。
找我复盘时才发现,他光顾着堆数据,petition letter写得跟流水账似的,没突出领域影响力,后来找律师重做,花了点钱但一次过了。DIY省钱是真,可EB1A这东西,省钱容易省出事儿。
粉丝现在在欧洲做博后,时间应该还算宽裕,与其靠自己摸索,不如找个靠谱律师或者团队,把材料打磨得更有底气。1500刀的PP费觉得肉疼,可要是DIY翻车重来,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加起来,远不止这个数。
再往深了聊,我觉得他这纠结背后,其实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欧洲经济不景气,美国也不稳,想拿张绿卡当个退路,太能理解了。
可绿卡这东西,不是拿了就万事大吉,拿到手还得看你去不去、怎么用。他不着急赴美,PP与否的影响就更小了。
正常审理一年左右,慢慢等结果,顺便攒攒经验、看看局势,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万一欧洲那边缓过来了,或者国内机会更好,绿卡到手再决定走不走,也不迟。
所以我的看法是,他这case不PP问题不大。条件过得去,有PD打底,不急着用卡,等一等挺稳妥。
1500刀省下来,投到材料准备上,说不定效果更好。
至于DIY,我劝他还是三思,EB1A不是NIW,玩不好容易翻车,花点钱找专业人士,胜算高点也省心点。移民这路,走得踏实比走得快重要。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对"移民美国"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yiminhelper】联系我,我会安排专业的移民顾问一对一给您评估适合的移民方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